从质疑选择到规劝祈使:“何必”的副词化及相关问题
本文关键词:从质疑选择到规劝祈使:“何必”的副词化及相关问题
【摘要】:"何必"的词汇化形成于六朝,唐以后渐趋定型,发展到现在已经是较为成熟的语气副词。所跟成分的述谓性变化、语境信息的转变是其词汇化的诱因。"何必"的主观化,与"何必"句相关联系项的性质变化以及语用推理有很大关系。"何必"与"又""呢"的关系,则与功能匹配、磨损补救和语境的适切性有关。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何必 词汇化 主观化 语用推理 又 呢
【分类号】:H14
【正文快照】: “何必”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副词,《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2009??263)认为,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2006:235)认为,表示“为什么一定要”,用反问语气表示没有必要,相当于“不必”。目前关于“何必”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涉及。董秀芳(2011:272?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耀华;孙敏;;“何必/何苦”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汉语学习;2010年02期
2 刘丞;;试析前项隐含的“又”字句[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孟晓慧;;“在乎”的词典释义和相关词条收录[J];辞书研究;2014年05期
2 唐芷馨;;近10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新进展[J];泰山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张田田;;试论“何必呢”的标记化——兼论非句法结构“何必”的词汇化[J];语言科学;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启振;现代汉语让步条件句认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思华;插入语“据说”的语法化与主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沈小乐;现代汉语副词“又”的语义及用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小玉;《朱子语类》(七、八册)疑问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4 杨慧敏;留学生使用副词“再”“又”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5 姜礼立;“随意”和“随便”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2 李先华;“何苦而不平”新解[J];古汉语研究;1997年04期
3 罗耀华;齐春红;;副词性非主谓句的成句规约——语气副词“的确”的个案考察[J];汉语学习;2007年02期
4 张京鱼;刘加宁;;汉语间接否定拒绝句式“又不/没有”的语义背景和使用条件[J];汉语学习;2010年01期
5 吴中伟;论“又不P,~Q”中“又”的意义[J];汉语学习;1999年04期
6 王寅,严辰松;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殷树林;;试谈“还”和“又”的反问用法[J];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01期
8 柴森;;谈强调反问的“又”和“还”[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3期
9 马真;;表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和“又”——兼谈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3期
10 史金生;;“又”、“也”的辩驳语气用法及其语法化[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诚恩;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新雨;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丁婵婵;反诘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萍;;“舍得”的成词过程浅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2 李艳;;“X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J];文学教育(下);2010年09期
3 池建海;;“知己”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9期
4 姚小鹏;;“最不”的词汇化及其表义功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王军;;“有(一)点儿”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1期
6 付文萍;;“一直”的语法化与词汇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7 胡孝斌;;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共同作用——谈VV的句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8 李文山;;论现代汉语中的三个“还有”——兼论共时材料中的语法化[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9 杨青;;浅谈“因而”的成词过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1期
10 戴庆厦;;景颇语词汇化分析[J];民族语文;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邵志洪;;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芳;;“上去”的虚化进程及其成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黄昌静;;英汉双及物构式引申机制对比[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张高远;;X-er与X-de的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静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近10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N];西部时报;2010年
3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回眸2010汉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肖晓晖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由合至离:语言的类推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刘云 饶琪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叠形式研究彰显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玉荣;基于历时学习者语料库的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与句法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维莎;公共政治话语中以术语为手段的掩饰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张成进;现代汉语双音介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静;汉韩运动事件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张田田;与代词“并入”相关的双音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韦皓;“据说”的词汇化问题和相关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宁;“何X”的词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田寅威;“以为”的词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崔贵兵;“V不C”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6 张明友;“V不得”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7 张海霞;“继而”的词汇化[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芬;双音结构“X以”的词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沈中平;时间词“X前/后”词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玉梅;汉语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的类型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931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31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