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称谓语研究
本文关键词:《儿女英雄传》称谓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儿女英雄传》 亲属称谓语 社会称谓语 构词方式
【摘要】:《儿女英雄传》是用白话写成的长篇世情小说,以安府一个典型的旗人家庭为叙述主体,以传扬侠义精神为主题,语言贴近生活。文康以其精细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阅历,为后世读者留下了一幅宝贵的清朝中后期社会的风俗画卷。小说刻画了形形色色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涉及到的称谓语也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明清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颇具代表性。称谓语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瑰宝,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真实写照,更是民族文化的文字折射。本文主要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从静态和动态的层面,综合运用描写法、分析法以及归纳综合法等研究方法,对《儿女英雄传》中具有典型性的称谓语进行整理分析,对其进行追源溯流,力求全面完整地展现小说成书年代,即十九世纪称谓语的主要面貌。本文以中华书局2013年7月出版的《儿女英雄传》为底本,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小说中出现的主要称谓语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论文分为这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儿女英雄传》的语料价值和对其称谓语研究的价值、称谓语的界定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称谓语界定标准、前人对称谓语进行研究的主要情况等,同时分五个角度来具体说明前人对称谓语的研究。第一章,把《儿女英雄传》主要亲属称谓语划分为父系、母系、夫系、妻系以及其他类亲属称谓语五类,并从这五类所包括的小类,结合小说中出现的具体实例,对它们进行追源溯流,以便完整清晰呈现其框架系统。此外,也分析了亲属称谓语形成的原因和所蕴含的感情,从而探究其与中国宗法制度、婚姻制度以及满族风俗等方面的关系。第二章,把小说里主要社会称谓语划分为五类,即表关系类、表职业身份类、表才德品行、表居住地和旗人特色称谓语。结合小说中的实例,探索这些社会称谓语的流变。其次,对它们形成原因进行探索。最后对这些称谓语背后所暗含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力求探究这些称谓语和古代封建制度、满族传统文化、科举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等几个方面的关系,尤其是科举文化的影响,它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完善产尘了大量的社会官职类称谓语。第三章,主要研究《儿女英雄传》中出现的主要称谓语的构词方式,把这些称谓语按照单纯称谓语和合成称谓语两大类,并从这两大类包括的小类展开描写及说明。最后总结和归纳出作品甚至是小说所处的十九世纪的称谓语在构词方式上的特点,以及当时的称谓语与前代相比有了何种变化。结语部分,对本文研究成果总结和归纳。附录部分则把本文所涉及的所有称谓语,按照首字母汉语拼音的顺序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儿女英雄传》 亲属称谓语 社会称谓语 构词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绪论8-14
- 第一节 选题价值与研究方法8-9
- 一、《儿女英雄传》的语料价值8
- 二、《儿女英雄传》称谓语的研究价值8-9
- 三、研究方法9
- 第二节 称谓语的界定及相关问题的说明9-11
- 一、学界对称谓语的不同界定9
- 二、本文所采用的定义9-10
- 三、本文的创新性和相关问题的说明10-11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1-14
- 一、称谓语的使用以及汉语方言中的称谓语11
- 二、汉语称谓与其他民族语言称谓的比较11-12
- 三、称谓语与传统文化12
- 四、专著类汉语称谓语的研究12-14
- 第—章 《儿女英雄传》亲属称谓语14-47
- 第一节 亲属称谓语概况14-37
- 一、父系亲属称谓语14-25
- 二、母系亲属称谓语25-29
- 三、夫系亲属称谓语29-31
- 四、妻系亲属称谓语31-34
- 五、其他类亲属称谓语34-37
- 第二节 亲属称谓语形成的原因37-42
- 一、古代宗法制度的影响37-39
- 二、古代婚姻制度的影响39-41
- 三、满族女性地位较高的影响41-42
- 第三节 亲属称谓语蕴含的感情色彩42-47
- 一、表示尊重之意43-45
- 二、表示谦逊之意45-47
- 第二章 《儿女英雄传》的社会称谓语47-69
- 第一节 社会称谓语概况47-58
- 一、表关系的社会称谓语47-54
- 二、表一般职业的称谓语54-55
- 三、表才德品行的称谓语55-56
- 四、旗人特色的称谓语56-58
- 第二节 社会称谓语形成的原因58-63
- 一、明清官职的革新带来社会称谓语的增加58-61
- 二、满族传统文化的影响61-62
- 三、科举文化的影响62
- 四、社会经济的影响62-63
- 第三节 社会称谓语蕴含的感情色彩63-69
- 一、表达尊敬之情63-67
- 二、表达谦逊之情67-68
- 三、表达轻视之情68-69
- 第三章 《儿女英雄传》称谓语的构词方式69-82
- 第一节 单纯称谓语69-71
- 一、单音节称谓语69-70
- 二、双音节称谓语70-71
- 第二节 合成称谓语71-78
- 一、复合式72-75
- 二、重叠式75
- 三、附加式75-78
- 第三节 称谓语构词方式的特点78-82
- 一、词缀的增加和广泛应用79-80
- 二、称谓语前加限定语素80-82
- 结语82-84
- 参考文献84-89
- 致谢89-90
- 附录90-9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93-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沪扬,朱琴琴;上海市徐汇区大中小学生称谓语使用情况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2期
2 张月洁;;浅谈汉英称谓语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11期
3 周梅芳;;当代大学生社会称谓语使用中的“凝固化”现象[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靳晓红;;大学生称谓语的习得[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3期
5 孙荣;刘洪泉;;英汉称谓语的文化差异[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胡剑波;;“老”+职衔称谓语[J];汉语学习;2009年05期
7 王晶;;试析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翻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豆敏;;浅析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因素[J];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9 范炎培;;常州方言称谓语探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王珍;;浅谈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J];科技资讯;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发元;;汉俄称谓语差异的文化阐释[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祝克懿;;口语称谓语的缺环现象考察[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李发元;;从文化差异看汉俄称谓语的异同[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徐敏慧;;从文化身份的改变看文化的强势与弱势——以《丈夫》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德用;张瑞娥;;调适语义,,彰显功能——称谓语在翻译中的语义嬗变与功能指向阐释[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清(Metcha Sodsongkrit);汉泰称谓语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丹;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称谓语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胡剑波;冒犯称谓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张莉萍;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艺飞;近年来称谓语的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斐斐;中韩社会称谓语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邱小松;中国北方农村称谓语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4 张艳丽;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泛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马晨;语域视角下《人民日报》中的称谓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吴超;现代汉语通用社会称谓语的嬗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含笑;人际距离理论框架下的称谓语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8 李仁哲;俄韩称谓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秦元梅;汉英社会称谓语不对称多角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sョ
本文编号:942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42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