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陕北方言与物质民俗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18:17

  本文关键词:陕北方言与物质民俗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陕北方言 物质民俗文化 服饰文化 饮食文化 居住文化 生产贸易文化


【摘要】:陕北位于陕西省北部,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蕴育着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随着近年来民俗文化与语言研究热潮的出现,陕北方言文化便引起了大批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都属于零星片段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扩展。本论文将对与陕北物质民俗文化相关的大量词条进行整理分类,并深入研究探讨其中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世界。本文共分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介绍了陕北的基本情况,界定了物质民俗文化的概念,对民俗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意义等做了简要阐述。第二部分写了陕北方言与陕北服饰文化研究,深入讨论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服饰,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陕北服饰所发生的变革。第三部分写了陕北方言与饮食文化,饮食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通过对陕北饮食词条的分析,窥探陕北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社会条件。第四部分主要写陕北方言与居住文化,通过对陕北的窑洞的细致探究,挖掘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以及当地人的居住习惯,和蕴含其中的深刻文化内涵。第五部分写了陕北方言与生产贸易文化,透过独具陕北特色的方言词语,凸显陕北人民在生产贸易中展示出来的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勤苦精神。第六部分是结语,主要总结全文内容。本论文通过对陕北方言与物质民俗文化的系统总结和分析,一方面可以将蕴含在陕北方言中的深厚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民俗文化和方言研究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陕北方言 物质民俗文化 服饰文化 饮食文化 居住文化 生产贸易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7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 陕北地理位置及其历史地位8-9
  • (二) 陕北方言与陕北民俗文化的关系9-11
  • (三) 陕北物质民俗文化界定11-12
  • (四) 陕北方言与物质民俗文化的研究意义12-13
  • (五) 陕北方言与物质民俗文化的研究方法13-14
  • 一、陕北方言与服饰文化14-20
  • (一) 陕北方言与头饰文化15-17
  • (二) 陕北方言与体衣文化17-18
  • (三) 陕北方言与足衣文化18-20
  • 二、陕北方言与饮食文化20-31
  • (一) 陕北方言与日常饮食文化20-23
  • (二) 陕北方言与节令饮食文化23-25
  • (三) 陕北方言与婚丧宴饮文化25-27
  • (四) 陕北方言与红枣文化27-29
  • (五) 陕北方言与饮食器具文化29-31
  • 三、陕北方言与居住文化31-40
  • (一) 陕北方言与窑洞文化32-33
  • (二) 陕北方言与室内陈设文化33-36
  • (三) 陕北方言与居住风俗文化36-40
  • 四、陕北方言与生产贸易文化40-51
  • (一) 陕北方言与生产文化41-49
  • 1、陕北方言与生产工具文化41-45
  • 2、陕北方言与农业生产习俗45-48
  • 3、陕北方言与手工业生产习俗48-49
  • (二) 陕北方言与贸易文化49-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5
  • 后记55-56
  • 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5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陆侠;;蒙城县(立仓镇)婚俗方言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陶安光;麻金星;;汉语拟亲属称谓语的语用分析及其汉英翻译[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江丽莉;汉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其成因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杨红莉;汪曾祺“京味”语言中的民俗文化意味[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黎学军;;传统哲学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之思辨[J];创新;2010年05期

7 庄舒源;;汉英语姓名文化对比[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2期

8 邓永红;;汉语亲属面称用法调查与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黄涛;;村落招呼语词句选择的情景原则与意义传达的礼俗约定[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08年00期

10 席丽娜;;人名文化——中国人的乳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白晋湘;;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王媛媛;;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丹;;韩中婚俗比较研究[A];韩国研究(第五辑)[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勇;维吾尔谚语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6 张士闪;乡土社会与乡民的艺术表演[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闫国芳;乡土社会视阈下的花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8 孙衍峰;越语人际称谓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杨萍;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孙正国;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D];上海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秋;双城皮影艺术的审美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婷;山国的批判与想象[D];西南大学;2011年

3 叶利伟;元散曲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邵卉芳;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海莲;近代吴桥杂技音乐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侯晓飞;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7 谭岗凤;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苏梦薇;蔚县剪纸商业化生存发展经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陈晨;重述神话 故事新编[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杨建平;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84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84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