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中的“蒙”字句
本文关键词:敦煌变文中的“蒙”字句
【摘要】:敦煌变文中带"蒙"的句子共有116句,其中"蒙"字作为动词使用的共有26句,表示被动的"蒙"字句共有90句,这些"蒙"字句在句法形式方面与变文中的"被"字句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从语义角度来看,变文中的"蒙"字句主要表示"顺意倾向",此外还有少数表示"中性倾向"和"逆意倾向"。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关键词】: 敦煌变文 “蒙”字句 句法 语义
【分类号】:H12
【正文快照】: 对于汉语中被动式的情感倾向,学术界一直以来所形成的共识就是认为被动式主要是表示不幸、不如意等消极意义的,袁宾(2005)将其称为“逆意倾向”。但同时也有学者注意到,在被动式表“逆意倾向”的主流之外,它还有表示“顺意倾向”的支流,其中以李临定(1980)、李思明(1990)、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思明;《水浒》中的积极被动句——“蒙”字句[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1期
2 袁宾;;“蒙”字句[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3 邢福义;承赐型“被”字句[J];语言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昭聪;;敦煌文献词汇研究法四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林源;唐永宝;;释“顽”——《汉语大词典》释义商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李先华;《庄子》词语注释平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陆婷雅;;三国志平话中的把字句和将字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5 于薇;肖融;;释“造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6 江亚丽;;桐城方言“把”字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刘进;;近代汉语“被”字句的语义色彩及相关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8 曾昭聪;《佛国记注译》指疵[J];安顺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9 陈丹丹;;“SNP是”类判断句的发展——兼论语言接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曾令香;;汉语“动量词+儿”用法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腊梅;;称谓词“奴”的变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亚娟;;《鼻奈耶》“方便”考[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陈玲;;“生”缀考[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芳;汉语核心词“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伟峰;香火接续:传统社会的招赘婚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孙晓玄;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宋代新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顺美;《老乞大》《朴通事》常用词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卜雅娜;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曹凤霞;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_g_g;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玉国;《型世言》处置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邢国飞;《文选》诗歌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丽艳;《左传》与《世说新语》位移动词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玉红;《世说新语》被动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秋玲;《元刊杂剧三十种》被动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晟;《色叶字类抄》汉字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吴慧敏;《金瓶梅词话》称数法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10 常远;指示代词“这/那”类汉英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思明;《水浒》中的积极被动句——“蒙”字句[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1期
2 邢福义;说“句管控”[J];方言;2001年02期
3 邢福义;承赐型“被”字句[J];语言研究;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宾;;《敦煌变文集》词语拾零[J];语文研究;1985年03期
2 江蓝生;;敦煌变文词语琐记[J];语言研究;1985年01期
3 钟兆华;;释“趁急”[J];语文研究;1991年02期
4 祝敏彻;尚春生;;敦煌变文中的几个行为动词——穿、走、行李、去[J];语文研究;1984年01期
5 江蓝生;“着”字例证献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6 张新武;;敦煌变文中的被动句式[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7 郭在贻;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释词[J];语言研究;1989年01期
8 郭在贻;张涌泉;黄征;;《欢喜国王缘》等三种补校[J];语文研究;1989年02期
9 刘瑞明;《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补正五则[J];古汉语研究;1990年01期
10 林国伟;敦煌变文中“是”字用法略述[J];古汉语研究;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方一新;;敦煌变文词语校释[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2 褚良才;;敦煌变文中的古代军语汇释[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3 都兴宙;;敦煌变文楙部语音性质简论[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4 曾腊梅;;称谓词“奴”的变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曹跃香;;现代汉语“V+头”中“头”的性质及语义来源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史建桥;;辞书语料库建设的瓶颈之一——汉字大字符集的编制及应用[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惠云;;唐诗口语词研究的新突破——《全唐诗语词通释》简介[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8 董志翘;赵家栋;;敦煌文献中并不存在量词“笙”[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荣;简体字源话短长[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华;晚唐五代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张庆庆;近代汉语几组常用词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林晓恒;魏晋至唐基本方位词语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倩;敦煌变文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周文;《全相平话五种》语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田春来;《祖堂集》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贾娟;敦煌变文俗语词论著解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同军;敦煌变文的语音系统[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泽宁;敦煌变文助动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敏;敦煌变文唱词代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邓欧英;敦煌变文俗语词考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长云;敦煌变文惧怕类心理动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李亚;敦煌变文中的时间副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龙慧;敦煌变文心理动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姜晓;《盐铁论》动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韩茜;敦煌变文同素异序词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翟勇;敦煌变文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85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8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