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诗毛氏传疏》训诂“刻意求新”析论

发布时间:2017-10-08 04:29

  本文关键词:《诗毛氏传疏》训诂“刻意求新”析论


  更多相关文章: 诗毛氏传疏 “刻意求新” 注释书 乾嘉学派 陈奂


【摘要】:《诗毛氏传疏》是陈奂最重要的《诗经》研究著作,其全面发明古文毛诗的历史贡献至今为训诂学界所称道。但如果站在当今训诂学的立场上来审视,其丰富的训诂实践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刻意求新"即是其中之一。"刻意求新"的不足表明,对注释书训诂的基本特点、重要原则等重要问题,陈奂都缺乏完整、深入的认识,而这些问题又与乾嘉学派对注释书训诂的总体认识水平密切相关,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乾嘉学派共有的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剖析《传疏》"刻意求新"的不足,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乾嘉学派的训诂学成就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关键词】诗毛氏传疏 “刻意求新” 注释书 乾嘉学派 陈奂
【基金】: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师政科技[2013]0019号)
【分类号】:H13
【正文快照】: 陈奂是清代后期的著名学者,其一生的学术研究围绕古文学派的“毛诗”展开,形成了以《诗毛氏传疏》(以下简称“《传疏》”)为核心,包括《毛诗音》、《毛诗说》、《毛诗传义类》和《郑氏笺考征》等姊妹著作在内、具有自身完整系统和鲜明个性特色的《诗经》研究体系。在整个乾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思凡;;从《诗集传》看朱熹的《诗序》之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张猛;;关于训诂批评的几个基本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蒋重跃;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吴晓峰;;《诗经》“二南”所反映的先秦求婚礼俗[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墙峻峰;;《正月》四题[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张道华;余国源;;试论诗歌生命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9期

7 高艳丽;;哀文研究[J];沧桑;2010年10期

8 郭万青;;甘肃藏敦煌写本残卷《国语·周语下》校记[J];敦煌研究;2009年03期

9 赵奉蓉;;《逸周书·周祝解》与“言”体文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何蕊;;《野有蔓草》诗旨说[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一鸣;西汉用《诗》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5 贾璐;朱熹训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7 张立兵;论《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D];扬州大学;2007年

8 房瑞丽;清代三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毛宣国;汉代《诗经》阐释的诗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10 孙娟;《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守艳;朱熹《诗集传》训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辛娜娜;《诗经·二南》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乃瑞;《诗经·豳风》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小平;《诗三百》结集成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冯博闻;“毛诗”《序》《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杜未;诗经生态意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齐芳;韦昭《国语解》直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广平;赵岐《孟子章句》字词训诂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9 王显勇;《诗》毛传“某,某(也)”式单音词训释初探[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10 曾建华;《左传》用诗渊源考辨[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丽霞;;论乾嘉学派对梁启超“新史学”的影响[J];快乐阅读;2011年13期

2 薛凡;;陈寅恪对乾嘉学派的继承[J];学理论;2009年20期

3 隋丽娟;;《诗经》乾嘉学派的文学阐释[J];学术交流;2011年02期

4 张蕴艳;;走出古典阴影——浅论乾嘉学派的学术人格裂变[J];中文自学指导;1999年03期

5 李燕;周志兵;;《中国小说史略》之今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6 王智汪;;论历史教学中的“乾嘉学派”评价问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陈祖武;乾嘉学派吴皖分野说商榷[J];贵州社会科学;1992年07期

8 宋耀良;西夏: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王国——兼论史与治史[J];社会科学;1993年10期

9 祁龙威;;乾嘉考据与太平天国史学[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刘蔷;;论孙星衍的考据学思想及实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池田秀三;洪春音;;“序在书后”说再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明俊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重新认识和评价“乾嘉学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汪学群;乾嘉学派与传统文化的总结[N];学习时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田垣;实事求是 无征不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林存阳;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陈祖武;乾嘉学派研究与乾嘉学术文献整理[N];光明日报;2003年

6 肖巍;18世纪中国学者的旨趣[N];学习时报;2009年

7 李时人;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道路与理论建设[N];光明日报;2003年

8 董伯韬 史元明;自是书中疏凿手[N];文艺报;2010年

9 高山杉;西北所出宋僧行靖与净源著述残本考[N];东方早报;2011年

10 王纪人;文坛上的嘉定踪影[N];文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小华;《诂经精舍文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郗志群;杨守敬学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卢敦基;李慈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郝继东;清代管学文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黄守红;清代中期湘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靖伟;近代学者眼中的乾嘉学派形象[D];山东大学;2009年

3 郭娟娟;卢文_(之训诂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冯博闻;“毛诗”《序》《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杨姗;和刻本『三字经』考[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涛;乾嘉时期江苏地区学侣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齐芳;韦昭《国语解》直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颜志;早期维新派算学话语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尹任植;韩中学术与艺术交流的使者金正喜[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瑞芳;郑珍《说文新附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92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92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