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论元增容与施用结构——从汉语动词后非核心成分的允准与施用结构的差异说起
本文关键词:试析论元增容与施用结构——从汉语动词后非核心成分的允准与施用结构的差异说起
更多相关文章: 动词后非核心成分 旁格宾语 施用结构 班图语
【摘要】:论元增容与施用结构(applicative construction)的关系很密切。国内有学者运用施用结构来分析汉语中类似于旁格宾语那样的动词后带非核心成分的结构。本文以班图语为比较的基础,分别从新增论元和动词原来宾语的属性、新增论元能否和动词原来的宾语共现、施用结构与介词结构之间的关系等三个角度进行讨论。文章指出,汉语中的相关现象与典型的施用结构存在着重要的差别,能否用施用结构来分析汉语的相关现象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 天津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动词后非核心成分 旁格宾语 施用结构 班图语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对应关系是当代语法学的核心课题之一。与很多印欧语不同,汉语中动词及其后面的名词性成分之间往往没有明显的格位标记,但却涉及复杂的句法和语义关系。旁格宾语现象是其中之一。请看下例:(1)a.吃食堂游北京b.写毛笔喝大碗c.铺水泥包韭菜馅儿d.飞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忠;;Vi+NP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J];汉语学报;2007年01期
2 孙天琦;;谈汉语中旁格成分作宾语现象[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3 孙天琦;;现代汉语宾语选择问题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11年03期
4 徐杰;;“工具”范畴和容纳“工具”范畴的句法结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5 郭继懋;谈动宾语义关系分类的性质问题[J];南开学报;1998年06期
6 程杰;温宾利;;对汉语两类非核心论元的APPL结构分析——兼论英汉APPL结构之差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邢福义;;汉语里宾语代入现象之观察[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2期
8 袁毓林;;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9 王奇;;“领主属宾句”的语义特点与句法结构[J];现代外语;2006年03期
10 程杰;;虚介词假设与增元结构——论不及物动词后非核心论元的句法属性[J];现代外语;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舟;;汉英“吃”所构成的词语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钱旭菁;;汉语语块研究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王丽彩;;现代汉语方式动词和方式格述题化与话题化的条件制约[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4 帅志嵩;;中古汉语“完成”语义的表现形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盛明波;;主谓式双音词的语素语义特征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闫海芳;段泗英;;区分构式依赖型移就和语境依赖型移就[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李华勇;;Vi+NP的多维解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8 翁义明;王金平;;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动因竞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9 刘艳茹;;句法与语义接口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刘敏;朱乐红;;从认知参照点看汉语宾语代入现象及其对翻译的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希明;;英语使动句的汉译变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胡凤国;傅爱平;;汉语粘合式名词短语语义结构信息数据库[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冀铁亮;孙薇薇;穗志方;;语言学与统计方法结合建立汉语动词子类框架类型集[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4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君章;现代汉语“V单+N”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曹书华;“V到”句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正莹;汉语中“V成”构式的描写与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雅思;“N_1(的)N_2”构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邢学鹏;中文V+O~P结构的认知语用阐释[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7 张海霞;“继而”的词汇化[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林泽;基于典型理论的中英及物性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马婷婷;汉语文化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及其学习调查[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裘洁;基于语料库的形式动词研究及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上)[J];国外语言学;1986年01期
2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3 程工;评《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J];国外语言学;1995年03期
4 韩万衡;德国配价论主要学派在基本问题上的观点和分歧[J];国外语言学;1997年03期
5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6 杨素英;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7 戴浩一;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8 胡建华,潘海华;NP显著性的计算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指称[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9 杨永忠;;Vi+NP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J];汉语学报;2007年01期
10 陆丙甫;罗天华;;“OV蕴含TV”的功能解释[J];汉语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伯江;施事和受事的语义语用特征及其在句式中的实现[D];复旦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力;英汉语篇中核心成分的转移成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2 符莉萍;;在情境故事中开展生活化英语的学习[J];校园英语;2014年17期
3 王力;;网络语言现象的语汇特点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特约撰稿 蔡德山;“活化石”演绎不老传说[N];医药经济报;2012年
,本文编号:992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9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