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方言苗语叠音词研究
本文关键词:黔东方言苗语叠音词研究
【摘要】:叠音是用语音重叠或音节重叠构成新合成词的一种构词方法,这种方法在苗语方言中得到普遍而广泛的运用。不同词类的苗语叠音词具有不同的构词形式,但具有共同的语法功能,比如确立词类性质、限定词类的句法位置、稳固语音的表达形式,其主要的语音表达形式有语音直接重叠、语音的屈折变化。尤其在动词叠音词中,语音的屈折变化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构词形态。苗语叠音词的研究对苗语形态类型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作用。本文使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结合当代语言学理论对苗语黔东方言中的动词、形容词、名词、量词和状词叠音词的构词形式、构词特征和语法功能进行描写分析。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引言部分主要对课题的研究意义、前人研究的相关成果、选题缘起、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进行论述说明。第一章主要论述了苗语叠音词的构词形式,主要有双音节单纯词叠音和重叠式多音节合成词叠音。双音节单纯词叠音是指两个音节所构成的合成词仅仅只表示一个意思,重叠式多音节合成词叠音在苗语中较为普遍,有AA式、ABAC式、AABB式、ABAB式等不同的类型。第二章是是从语境差异与构词形态两方面,通过对比汉语叠音词和苗语叠音词的不同,来论述苗语叠音词的构词特点。即:一方面,苗语叠音词具有语言的使用共性,尽管,这样的使用共性在语言类型学有一定的倾向性;另一方面,苗语叠音词具有语言类型学中的民族性构词特点。第三章简要论述了叠音词在苗语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副词和状词中的不同语法功用以及在不同语境中表现形式。结语部分论述了苗语叠音词在语言学相关理论中的运用与实践。
【关键词】:苗语叠音词 构词形式 语法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三峡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216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5
- 一、选题缘由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三、研究内容13
- 四、课题选题的科学意义13
- 五、应用前景13-14
- 六、研究方法14
- 七、语料来源说明14-15
- 第一章 苗语叠音词的构词形式15-23
- 第一节 双音节单纯词叠音15-16
- 第二节 多音节合成词叠音16-23
- 第二章 苗语叠音词的构词特点23-29
- 第一节 苗语与汉语叠音词在语境差异上的不同23-27
- 第二节 苗语叠音词的稳定的语言类型构词特征27-29
- 第三章 苗语叠音词的语法功能29-43
- 第一节 名词的语法功能29-33
- 第二节 动词的语法功能33-35
- 第三节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35-37
- 第四节 量词的语法功能37-38
- 第五节 副词的语法功能38-39
- 第六节 状词的语法功能39-43
- 结语43-46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51
- 附录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花;增强汉语语言美的重要手段——叠音[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胡良;;《楚辞》叠音构词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纪永祥;;试论现代汉语的叠音模式[J];青海师专学报;1986年03期
4 宋秀龄;汾阳方言中的叠音名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姜文振;哈尔滨方言叠音和带叠音成分的状态词[J];方言;1997年04期
6 金颖若;贵阳话叠音名词的变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金颖若;贵阳话叠音名词的变调[J];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06期
8 李玉珍 ,朱祥宗;《论语》中的叠音及其结合形式[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9 漆雕世彩;;风骚叠音词之比较[J];诗经研究丛刊;2011年03期
10 苗亮亮;查中林;;《论语》叠音词探析[J];现代语文;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莹;巧用重叠增文采[N];莱芜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筠梅;汉语叠音现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郭俊;黔东方言苗语叠音词研究[D];三峡大学;2016年
3 杨明明;《殷周金文集成》所见叠音词的初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孙宁;李渔戏曲叠音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肖锐;从汉语言文化传播角度看唐宋词中叠音词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6 单纪珍;《叠雅》训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7 田士超;《诗经》重言词语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01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0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