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符号修辞视域下的反讽新释

发布时间:2017-10-09 21:23

  本文关键词:符号修辞视域下的反讽新释


  更多相关文章: 符号修辞 反讽 发生 反差 解释漩涡


【摘要】:反讽出现于各种符号领域,而不仅仅是语言领域,所以把它上升到符号修辞角度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从符号学角度重新界定反讽,认为反讽是一个符号文本被接收者解释出两个相互冲突的意义,其主要理论依据是皮尔斯的符号学思想。符号表意过程涉及三种意义,即意图意义、文本意义和解释意义,从发生的角度看,两两冲突即可形成反讽。反讽的两个冲突的意义不是语义反转,而是语义反差;两个意义之间有主次之分,否则即为"解释漩涡"。
【作者单位】: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符号修辞 反讽 发生 反差 解释漩涡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反讽(irony)概念源于西方,最早是古希腊戏剧中的一种角色,即佯作无知者。他总是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前说傻话,但这些傻话最后证明都是真理,从而让对手认输,比如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后来它渐渐地演变为一种修辞格,基本含义有“说与本义相反的事”“言在此而意在彼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悦;;从符号学角度解读山寨文化[J];符号与传媒;2010年01期

2 赵毅衡;;回到皮尔斯[J];符号与传媒;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继武;;《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吴文薇;寻求中西叙事理论的对话与沟通——关于建构中国当代叙事学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江守义;;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江守义;;唐传奇结尾的故事模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江守义;;培养“文学能力”,提升学生素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孙庆伟;;压制与反叛——对《终身大事》的结构主义读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王萌萌;;《呼兰河传》回归乡土的诗情画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8 潘广琴;;《印第安营地》的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9 孙静茹;花鸟画经典图式的传承与开拓[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朱秀元;索尔·贝娄小说的二项对立艺术初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珂;;新诗要适度重视音乐形式高度重视排列形式——新诗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举隅[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万云;;文学语言的哲学思考[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3 段军;耿光华;;动静相和 道技相谐——论“三言”的叙事结构[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4 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5 王文彬;;《萧红墓畔口占》的本事和隐喻[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蔡心交;越汉成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伦建;语言的召唤—当代中国语言批评的特点与反思[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进;京派小说的梦幻抒写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沈首梅;中学语文新诗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东梅;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喜云;论詹姆逊对结构主义的阐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俊元;视知觉理论下的精神专科医院VI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8 赵丹燕;塑造与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薛贵清;不似之似[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杨晓楠;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星植;;礼物交际的符号修辞及其表意特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胡易容;;符号修辞视域下的“图像化”再现——符象化(ekphrasis)的传统意涵与现代演绎[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潘继成;标点符号修辞探微[J];语文学刊;1999年05期

4 赵毅衡;;修辞学复兴的主要形式:符号修辞[J];学术月刊;2010年09期

5 ;[J];;年期



本文编号:1002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02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a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