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期中日外交官古典小说译出比较——以陈季同与末松谦澄译介活动为例
本文关键词:19世纪后期中日外交官古典小说译出比较——以陈季同与末松谦澄译介活动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陈季同 末松谦澄 古典小说译出 文化外交 公共外交
【摘要】:本文从文本选择、翻译策略与译本接受三个方面,比较陈季同与末松谦澄这两位同一时代的中日外交官对本国古典小说的译介活动,旨在勾勒中日两国通过文学译出进行的文化外交,在目的、路径、效果等方面的异同,从中窥见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以及公共外交中的策略和倾向性之异同。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陈季同 末松谦澄 古典小说译出 文化外交 公共外交
【分类号】:H059;I046
【正文快照】: 引言在文化传播和翻译史上,外交官扮演着特殊角色:身处本国和异域文化交织、碰撞与融合的“风头浪尖”,将译出活动视为文化和公共外交的一部分,身体力行地将本国文学经典作品译出,成为对外译介本国文化重要而又特殊的人群。19世纪后期,中日历史上两位外交官员——陈季同(Tchen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铁生;《聊斋志异》“异史氏曰”叙事形式的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1年04期
2 赵天舒;;陈季同的翻译实践和他的理想王国[J];东岳论丛;2010年05期
3 刘红;;陈季同与中法文化交流[J];法国研究;2012年03期
4 陈秋红;中西小说发生学比较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5 杨芳;;《源氏物语》主要英译本及翻译特色[J];日本研究;2010年02期
6 屈小玲;;法国高校《聊斋志异》研究及其他[J];文学遗产;2011年01期
7 王建平;;《聊斋志异》中的篇名与命题特色[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蹇昌槐;欧洲小说的历史进化[J];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01期
9 何明凤;;《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与评论[J];文史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先清;;陈季同——晚清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锋;;论《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的艺术魅力[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锋;;开辟翻译文学研究的新领域——译本序跋研究初探[J];东方丛刊;2008年02期
3 李秋华;;论中学西渐中的陈季同[J];东南传播;2006年03期
4 李孝悌;;建立新事业:晚清的百科全书家[J];东吴学术;2012年02期
5 赵天舒;;陈季同的翻译实践和他的理想王国[J];东岳论丛;2010年05期
6 赵沛;赵天舒;;陈季同和他的《中国人自画像》[J];东岳论丛;2012年06期
7 林拓;;福建与世博:智慧、活力及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8 郑丽琦;叶友琛;;陈季同中学西传的实践与观念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李统兴;;试论晚清国人办报中早期外交官的贡献[J];国际新闻界;2008年05期
10 王杰文;;屡禁不止——中国古代的娱乐民俗与娱乐哲学[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茂庆;;福建船政学堂赴欧留学生的贡献及其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叶翔;;诗人陈季同[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生滨;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D];复旦大学;2005年
3 金洪大;中、韩近代文学及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5 程丽红;清代报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建青;晚清儿童文学翻译与中国儿童文学之诞生[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伯雄;《古文辞通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潘盛;“泪”世界的形成——徐枕亚小说创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李亚娟;从介入到关怀:晚清小说政治功用性的演变(1902-1911)[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晚清诗人眼中的英国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小燕;《申报》散文文体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勇;《聊斋志异》的文体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婷婷;《文明小史》与中国现代文明初体验[D];西南大学;2011年
5 朱蕾;江南传统节俗与社群关系网络[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6 罗文敏;论《堂吉诃德》之后现代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于明玲;21世纪的中国文化外交措施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曾Zs颖;从意识形态的视角看翟理斯对《聊斋志异》的重写[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世元;《聊斋志异》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陈锐;晚清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传播[D];湖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玉娥;人名·性别·文化——对“男人名”、“女人名”文化现象的考察[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辽;古典小说研究的新思路——读王琼玲的《古典小说纵论》[J];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01期
2 刘相雨;;文史贯通 识辨精密——评《求真与问美:古典小说名著新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陈才训;时世平;;古典小说预叙发达的文化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陈才训;;“闲笔”不闲——论古典小说中“闲笔”的审美功能[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06期
5 熊开芬;;聚光一石在,渗遍中华神——论四大古典小说中的石[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6 赵云芳;;文艺民俗与原生态民俗——谈原生态民俗在古典小说中的衍生与重建[J];思想战线;2009年S2期
7 胡强;;接受视野下的古典小说教学简论[J];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8 杨庆鹏;;古典小说教学的立体构架设计[J];才智;2013年21期
9 李忠昌;谈谈古典小说研究中的几个薄弱点[J];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06期
10 金克木;;从古典小说读现代经济[J];读书;198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舒耘华;;古典小说中的物化现象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粉保;;论《金瓶梅》转译本的“传真”与“失真”[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梁归智;;自由的隐喻:《西游记》的一种解读[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李永先;;《水浒传》与山东[A];水浒争鸣(第四辑)[C];1985年
5 卢明;;也谈水浒主题[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永海;古典小说之当代接受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2 湘明;古典小说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段崇轩;古典小说写法的承传与创新[N];文艺报;2014年
4 辛泊平;扭曲的乡间伦理[N];河北日报;2013年
5 林刚;解读的艺术与艺术的解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金萌萌;方成幸亏当年无“视”可看[N];中国邮政报;2004年
7 王宁;新颖的视角 朴实的文章[N];人民政协报;2001年
8 周松芳;旧戏重拍的欢欣与忧虑[N];太原日报;2007年
9 杨凯;“曹操墓”如何求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媒体人士 任大刚;给我一个喜爱《红楼梦》的理由[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才训;源远流长[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阳红;中学语文古典小说教学困境与突破[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谷文忠;公关类职业学校古典小说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张弦;中学古典小说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4 姬星;高中生古典小说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姚芳芳;我国古建筑文化对古典小说理论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6 张晓霞;论李福清的中国神话与古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金锦美;朝鲜古典小说中的“理想国”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8 张龙云;西去西来:古典小说与现代影视中的唐僧形象[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梅兰;《史记》与古典小说的创作心态和审美心理[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吕引引;中学语文古典小说教学探微[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7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0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