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璋先生英汉词语文化比较研究的历史意义
本文关键词:许国璋先生英汉词语文化比较研究的历史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比较研究 文化负载词 许国璋 语界 中性词 研究成果 跨文化交际研究 个体主义 politics 胡文仲
【摘要】:正今日外语界学人大都明白英汉两种语言中貌合神离的词语有不少,比如individualism如果翻译成"个人主义",在传统中国语境下,就带有"自私自利"的贬义,而英语中该词主要有"个性"和"独立性"等涵义,是个中性词,因此顾嘉祖(1993:216)提议应译为"个体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负载词的中外对比研究成果丰硕,如今,英汉文化负载词的比较研究已蔚然成风。然而,正如国人不会忘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中国外语界学人同样不会忘记许国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
【关键词】: 文化比较研究;文化负载词;许国璋;语界;中性词;研究成果;跨文化交际研究;个体主义;politics;胡文仲;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台海两岸跨文化交际学教学模式比较”(13JJD750016)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H313;H136
【正文快照】: 今日外语界学人大都明白英汉两种语言中貌合神离的词语有不少,比如in-dividualism如果翻译成“个人主义”,在传统中国语境下,就带有“自私自利”的贬义,而英语中该词主要有“个性”和“独立性”等涵义,是个中性词,因此顾嘉祖(1993:216)提议应译为“个体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国璋;CULTURALLY 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现代外语;198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邰文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卢亚林;关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赵玲丽;;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精读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从The Green Banana一文谈起[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秦冬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介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江秀丽;;英语教学与中西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陈邦玲;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陈玲;文化障碍——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雯;王茹;;论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教学方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卞文;;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肖丽平;;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林莉;倪盛俭;;文化移情之于翻译[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闫君;;汉英公示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倪俊霞;;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俄罗斯的民族文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静;;浅谈高职商务英语中的文化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白丽英;;从“左右”方位观念看俄汉语言文化之异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孟昭蕾;;浅谈俄语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导入[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10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范杏丽;汉语请求策略研究:一项基于跨文化视角的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浑洁絮;基于语义语言的英汉机器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黄佳;默示意思表示解释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徐洁琳;人格对在沪美国旅居者和定居者跨文化适应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薛明珠;文化模拟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周良谦;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吉云苏;跨文化视角下讯息设计原理在政府网站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代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江;;“全国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学术讨论会在沪召开[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2 张进峰;文化一元论与文化比较研究[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周安伯;文化比较研究方法论之我见[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郭英剑;全球化语境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求实 创新 建基地 比较 研究 争一流 ——延边大学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中心简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徐新建;;差异的“东方”与“内部”的关联——东方文化比较研究[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年01期
7 王玉霞;;中西方礼仪文化比较研究——以宴饮礼仪为例[J];兰台世界;2010年09期
8 王爽;;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中西方姓名密码的烙印为视角[J];理论月刊;2010年09期
9 时亮;;“熟人社会”还是“熟人逻辑”——略论中西法文化比较研究中的一个误区[J];法制与社会;2011年02期
10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四化[J];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蓝劲松;;自我的文化比较研究——兼谈自我的“研究纲领”[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树人;;有关中西思想文化比较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以鲁迅、胡适、陈寅恪、金岳霖、冯友兰为例[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虞珊珊 实习生/高岩;《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一书出版[N];广西日报;2004年
2 肖离;中国哲学应有自己的体系[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艳;中俄沐浴文化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周晓江;中西沐浴文化比较研究和我国沐浴发展趋势探索[D];江南大学;2004年
3 邓凌志;中日两国企业文化比较研究——兼论中日企业合作中的文化摩擦[D];湖南大学;2005年
4 孙亚男;《商周文化比较研究》(第一章)翻译报告[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世豪;中西方警察文化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6 付森;城乡养老文化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7 李晓蕊;NBA与CBA主场文化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珏;新疆锡伯族与蒙古族射箭文化比较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9 马岩芳;西宁城乡社火的文化比较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07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0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