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形容词核心义研究
本文关键词:《花间集》形容词核心义研究
【摘要】:《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文人词集,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体现了早期文人词的创作主题、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给我们研究近代汉语提供了重要的语料。目前,学界更倾向于对《花间集》文学方面进行研究,对于语言方面的研究尚为薄弱。本文试从汉语三大词类之一形容词入手,对《花间集》形容词核心义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共包括三个内容:首先,评述前人对《花间集》的研究成果;其次,总结形容词的研究现状;最后,在前人提出核心义的基础上对核心义作简要说明。第二部分是从本义探求核心义,本章对《花间集》形容词进行了比较细微的描写和解释,并与文学相结合,以求更加深刻地认识形容词的核心义。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探讨了本义与核心义的关系;第二,举例分析如何从本义探求核心义,并与作品相结合,揭示词义分析对文学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从词源学的角度探求核心义,描述了同源词与核心义的关系,同样与作品意境相结合,从而突出核心义的重要性。第四部分是核心义与同义词的辨析,通过分析各自的核心义来辨析其异同,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同义词的本质差别,从根本上讲清造成词义差别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是结语,阐述核心义的研究价值,以及通过对《花间集》形容词核心义研究所反映出的《花间集》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花间集》 形容词 核心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6
- 第一节 研究现状8-14
- 一、《花间集》研究综述8-9
- 二、形容词研究现状9-12
- 三、核心义研究概况12-14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14-16
- 一、研究方法14
- 二、研究价值14-16
- 第二章 本义与《花间集》形容词核心义探求16-33
- 第一节 本义与核心义16-17
- 第二节 通过本义推求核心义17-33
- 第三章 语源义与《花间集》形容词核心义探求33-46
- 第一节 同源词与核心义33
- 第二节 同源词有助于推求核心义33-46
- 第四章 同义词辨析与《花间集》形容词核心义探求46-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63-65
- 后记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红;《花间集》的雅俗之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梅国宏;;从版本体例的发展流变看后世对《花间集》的接受[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梅国宏;;从版本体例的发展流变看后世对《花间集》的接受[J];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石英;;论宋人对《花间集》的认识[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范松义;;宋代《花间集》接受史论[J];东岳论丛;2010年12期
6 三和君;;温香暖玉《花间集》[J];读者欣赏;2013年08期
7 曹治邦;《花间集》内容新探[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罗争鸣;毛本《花间集》来源补证[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罗争鸣;;毛本《花间集》来源续证[J];文献;2001年03期
10 王鹂;温柔的叛逆——《花间集》艳风新论[J];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红彦;中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 徐晋如(自由撰稿人);唐五代时的词与情[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蔡义江;词的流变[N];人民政协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冬红;《花间集》接受史论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松义;《花间集》接受论[D];河南大学;2003年
2 赵芳;汤显祖诗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张素娟;《花间集》形容词核心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姚然;《花间集》动词核心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陈明;《花间集》与巴蜀文化[D];西北大学;2000年
6 黄全彦;《花间集》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张潇潇;《花间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孙岩;《花间集》女性形象及“双性之美”[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9 金思思;巴蜀文化视域中的《花间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10 汪红艳;《花间集》语言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24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2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