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小说中刻意曲解话语的语用分析
本文关键词:关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小说中刻意曲解话语的语用分析
【摘要】:语言是人类实现交流的载体,其理解亦是交际过程的关键要素。当听话者对说话者所要传达的意义未正确理解时,误解因此产生。但是,人类为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在正确理解说话者的基础上,有意歪曲或误解对方的话语意图而使用的语用策略则被称之为刻意曲解。刻意曲解这一语用策略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繁。《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堪称中国古代小说的语言典范。其鲜活传神的词汇、简洁灵动的句式和意味深厚的内涵带给人们精神的享受,引起人们的思考。而刻意曲解更是集词汇、句式于一体,辅助谱写出一段段值得回味的对话,塑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对言语交际中出现的刻意曲解做了定性分析和研究。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它涉及人们在交际中如何推理说话意图,因此对话语理解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在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的背景下,对比参照前人研究成果,从其生成机制、实现机制两方面入手,分析和讨论了《红楼梦》中言语交际中的刻意曲解现象。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刻意曲解的生成机制是如何形成的?(2)刻意曲解又是如何在交际中实现的?研究发现,引发生成刻意曲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客观上是说话者的语言不确定性,主观上是听话者存有特殊交际的意图。说话者的语言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最简信息、同音多义、指示语指代模糊等,当客观条件让听话者“有机可乘”,兼之听话者自身有实现的特殊交际效果如请求、打趣、讽刺、拒绝等希冀,刻意曲解随之产生。根据关联理论,听话者从三个方面来实现刻意曲解:(1)推理过程中对明示信息的偏离;(2)对互明认知语境的打破;(3)降低最佳关联。本文主要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刻意曲解这一言语现象,得出的结论对文本小说人物对话具有很强的诠释作用,对这种语用策略的透彻理解也将有助于提高语言使用者的交际能力,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刻意曲解 关联理论 生成机制 实现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3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3-18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3-14
- 1.2 Purpose of the Study14-15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5-16
- 1.4 Layout of the Thesis16-18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8-33
- 2.1 Definitions of DMI18-21
- 2.1.1 Difference between DMI and Misunderstanding18-20
- 2.1.2 Definitions of DMI20-21
- 2.2 Studies of DMI at Home and Abroad21-29
- 2.2.1 Studies on DMI Abroad21-25
- 2.2.1.1 Fisher’s Misunderstanding Strategy22
- 2.2.1.2 Dascal’s Non-standard Misunderstanding22-23
- 2.2.1.3 Weigand’s Planned Misunderstanding23-24
- 2.2.1.4 Tzanne’s Intentional Misunderstanding24-25
- 2.2.2 Studies on DMI at Home25-28
- 2.2.2.1 Logic Studies of DMI25-26
- 2.2.2.2 Rhetoric Studies of DMI26
- 2.2.2.3 Pragmatic Studies of DMI26-28
- 2.2.2.4 Cognitive Studies of DMI28
- 2.2.3 Summary28-29
- 2.3 Studies of DIM in the Novel A Dream of Red Mansions29-33
- 2.3.1 Studies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29-30
- 2.3.2 Studies of DMI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30-33
- Chapter ThreeTheoretical Framework33-40
- 3.1 Communicative Models33-35
- 3.1.1 Coding and Inferential Models33-34
- 3.1.2 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l34-35
- 3.2 Cognitive Environment and Mutual Manifestness35-36
- 3.3 Relevance Principle36-38
- 3.4 DMI: A Pragmatic Strategy38-40
- Chapter Four Research Methodology40-44
- 4.1 Research Questions40-41
- 4.2 Research Materials41
- 4.3 Methods41-42
- 4.4 Research Procedures42-44
- Chapter FiveRelevance-theoretical Analysis of DMI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44-66
- 5.1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DMI44-57
- 5.1.1 Indeterminacy of the speaker's utterance44-51
- 5.1.1.1 The Phonological Incongruity45-46
- 5.1.1.2 The Lexical Incongruity46-49
- 5.1.1.3 The Syntactical Incongruity49-50
- 5.1.1.4 The Economical Information Incongruity50-51
- 5.1.2 Hearer's Communicative Intention51-57
- 5.1.2.1 Making Requests52-53
- 5.1.2.2 Complaining53-54
- 5.1.2.3 Rejecting54-55
- 5.1.2.4 Satirizing55-57
- 5.1.2.5 Making Fun57
- 5.2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DMI57-65
- 5.2.1 Deviation from Ostentation in Inferential Process58-60
- 5.2.1.1 Deviating the Lexical Meaning58-59
- 5.2.1.2 Deviating the Conventional Meaning59-60
- 5.2.2 Breaking of the Mutual Cognitive Environment60-62
- 5.2.3 Minimization of the Optimal Relevance62-65
- 5.3 Summary65-66
- Chapter SixConclusion66-69
- 6.1 Major Findings66-67
- 6.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67-69
- Bibliography69-73
- Appendix73-78
- Publications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臣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机制新论─—兼谈教育在人本质实现中的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澹然;诚信的内涵、价值和实现机制[J];学习导报;2004年05期
3 任浩明;论社会治理中的诚信实现机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王希良;王树恩;田卫东;朱晓红;秦立栓;;自然科学生产力功能的实现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08年03期
5 李莉;张孝军;;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分组合作学习的实现机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史东明;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实现机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7 龚天平;;安全价值:伦理内蕴与实现机制[J];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8 邹吉忠;论现代制度的自由价值及其实现机制[J];现代哲学;2000年04期
9 袁贵仁;;实践与真善美[J];教学与研究;1989年04期
10 罗利丽,李伟;道德及其实现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金锭;;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及实现机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2 王春福;;浙商从自利性向公共性展开的实现机制[A];浙商崛起与危机应对[C];2010年
3 吴稚;张新访;向文;卢正鼎;;MVCS中的版本导出模型与实现机制[A];第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0年
4 王金东;王玺;;初论S12移动交换负荷分担原理和实现机制——兼论实验室三种负荷分担方式的修改办法[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周凯;李芳;;基于句子特征分析和模糊推断的中文事件摘要实现机制(英文)[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贺东航;应多方面实现机制的创新和突破[N];黑龙江日报;2013年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龚天平;经济伦理的实现机制[N];光明日报;2013年
3 本报评论员;实现机制体制大转型[N];汕头日报;2011年
4 ;构建知识价值实现机制[N];光明日报;2000年
5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盛昕 田雨;构建农民工文化需求实现机制[N];黑龙江日报;2012年
6 陈训廷;建立和完善保持先进性的实现机制[N];人民日报;2006年
7 山东财政学院 辛晴;简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N];光明日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王春玲;实现机制建设新突破[N];中国人口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琦;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陈兴发;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利益实现机制的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东;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实现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文江;公共利益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亚林;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制度认同实现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王君;中国创新式经济增长实现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吴梅;关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小说中刻意曲解话语的语用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乔丽;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实现机制[D];山东大学;2013年
5 梁冲;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与实现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马立虹;行业协会自治权实现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张蔚;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实现机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8 闫敬;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9 范春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王立杰;伦理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47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4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