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字性质研究方法论——“一面看”与“两面看”和“向下看”与“向上看”

发布时间:2017-10-19 14:03

  本文关键词:汉字性质研究方法论——“一面看”与“两面看”和“向下看”与“向上看”


  更多相关文章: 汉字性质研究 “一面看”与“两面看” “向下看”与“向上看” 方法论


【摘要】:认真反思全面清理研究方法乃是化解汉字性质研判异说纷呈局面的重要途径。在此前讨论的基础上,文章就直接影响汉字性质界定的两个问题——即考察立论基础单位时,是"一面看"还是"两面看",是"向下看"还是"向上看"——进行深入论析;并在更大范围内为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和"语素文字"的观点提供证明。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汉字性质研究 “一面看”与“两面看” “向下看”与“向上看” 方法论
【分类号】:H12
【正文快照】: 基于方法重于知识的原理,笔者在《汉字性质研究方法论——从立论基础单位及其两种观察角度说起》中指出,要想改变汉字性质研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必须对研究方法加以认真反思全面清理。文章分别就“立论基础单位”问题以及与之有关的两种观察角度问题——即“对应地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运富;张素凤;;汉字性质综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钢;试评文字类型学中的“三相说”[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5期

3 臧克和;;楷字的区别性——楷化区别性的丧失及其重建[J];中国文字研究;2007年02期

4 孙雍长;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5 彭泽润,蒋文华;形声字不是“意音文字”——部件和字的相关文字理论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6 周有光;;文字类型学初探——文字“三相”说[J];民族语文;1987年06期

7 周有光;;人类文字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规律[J];民族语文;2007年01期

8 李运富;;汉字语用学论纲[J];励耘学刊(语言卷);2005年01期

9 王卫兵;;汉字性质研究方法论——从立论基础单位及其两种观察角度说起[J];江淮论坛;2014年04期

10 谢书民;;错误的“意音文字”文字类型观及其辨正[J];学术探索;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兆麟;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吴国升;;春秋文字字形区域性特征的初步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李洪智;李淑燕;;“咉书”辨[J];书画世界;2009年01期

8 蒋美丰;;充分把握原文 有效落实译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9 严芳;;浅谈对外汉语中离合词的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加晓昕;;以“人”为本,文字与文化的合二为一——探析汉字中与人有关的若干文字的文化内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勤;高立群;;欧美学生汉字形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杜衡;李林霞;;技术特征团和外延比较法——对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方法小议[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4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鲁川;;立足汉语实际的信息语言学——确立汉语基元单位和构建角色序列模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7 冯寿忠;;甲骨文笔画系统试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朱智武;;东晋南朝墓志俗字及其成因探析[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阿西木·图尔迪;;一个古代字母的读音质疑[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10 严春美;郭熙铜;陈晓东;;基于电子病历的智能诊断系统研究[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国权;清代金文研究}湂諿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f替,

本文编号:1061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61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3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