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与语言学
本文关键词:口述历史与语言学
更多相关文章: 口述历史 语言学 言语活动 言语事故 语文张力 人类个体记忆库 语言人
【摘要】:口述历史是一种言语活动,即采访人与受访人的对话交流和协商建构。采访人须具备交际语言能力和语言学知识,懂得营造和适应语境,熟悉地域和社会方言,遵守会话合作原则。在采访对话中能觉察口误、概念不当等言语事故,设法质询、订正或标记、说明。在口述历史录音抄本的整理过程中,保留口语形态,致力于保持语、文张力。口述历史可作语言学研究路径,可使用访谈和实验方法调查语言现象、研究语言问题;在录音抄本整理中进行语音识别、语义分析、言文差异、言语理解、言语表达等方面研究;录音录像档案即语料资源,可供方言、语言历时演变、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等进行研究。口述历史档案即人类个体记忆库亦即大型语言数据库,可供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推进语言学研究方法革新。还可通过口述历史进行"语言人"的研究,通过口述历史,研究言语风格、个人方言、口头禅等因素,探索言说者的思维习惯、心理信息和精神特质。为濒危语言使用者做口述历史,可记录口述者生活阅历和文化经验,同时记录濒危语言的"语言病历",鼓舞该语言使用者的信心,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生态;进而建立"语言种子库",为语言复兴保留一脉生机。
【作者单位】: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口述历史 语言学 言语活动 言语事故 语文张力 人类个体记忆库 语言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研究”(12AC003),项目负责人:陈必强
【分类号】:K06;H030
【正文快照】: 口述历史与语言及语言学的关系,可谓不证自明:口述历史的来源和形式,是个人的“口述”。它是一种言语活动,由采访人与受访人对话交流和协商建构。“语言能够建构任何语句,并非满足再现真相的欲望,而是满足特定场合下特定讲话者的表达的需要”,即“语言在谈论世界的同时,也缔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汝山,郭璐宁;国外濒危语言研究扫描[J];当代语言学;2004年04期
2 孙宏开!100081;关于濒危语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七一初;非言语交际简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卢中;;预制语块与大学英语作文教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杜洪波;向晓红;;英语言语失误的认知因素和心理机制——“He-She,His-Her”运用的个案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刘元春;;校园bbs语言概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6 刘利平;;词频效应和语境效应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冯小钉;语言消亡与保护语言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评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邓昊熙;;论信息处理模型下的外语写作教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陈邦玲;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莉;;基于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高校德育教育用语分析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杜瑾;;论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编解码冲撞的不同类别[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茜;;英语学习词典查阅的信息处理模式及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肖丽平;;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黄燕梅;;Implications of Schema Theor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陈维红;;心理词库研究与类义词典编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邱亲仁;;双语心理词库构建新型对外汉语双语学习词典[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海燕;;利用记忆心理学,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连颖;;论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祝敏青;;小说话语的预设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素梅;古希腊民族形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氏贞英;汉语非文学文本越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君;从图式理论角度研究同声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祥瑞;论口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译者的跨文化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冰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理解口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沫;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社区口译员的角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洪昭;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时空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马靖;影响会议交替传译的主要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崔有为;以利奇和顾曰国为代表的英汉礼貌原则比较研究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时筱惠;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蕾;论英语语言教学中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世璇,廖乔婧;濒危语言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2 孙宏开;;记阿侬语──对一个逐渐衰亡语言的跟踪观察[J];中国语文;1999年05期
3 孙宏开;20世纪中国民族语言学的回顾与展望──在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七届年会上的发言[J];语言与翻译;1998年04期
4 孙宏开!100081;关于濒危语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5 曹志耘!100083;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6 刘汝山,刘金侠;澳大利亚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鉴明;女性口述历史的虚与实[J];史林;2004年S1期
2 梁红一,本刊编辑部;口述历史[J];当代世界;2005年08期
3 熊卫民;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成立[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年01期
4 ;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第二版中译本问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2期
5 熊培云;;让博客口述历史[J];南风窗;2006年07期
6 邓小军;左玉河;;做口述史要有紧迫感和奉献精神——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左玉河[J];中国档案;2006年01期
7 左玉河;;方兴未艾的中国口述历史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5期
8 汪文庆;;从陈锦华《国事忆述》看口述历史的功用[J];百年潮;2006年01期
9 刘玉太;;真实是“口述历史”的生命[J];党史文汇;2006年09期
10 黄玲;;关于在新编志书中运用口述历史的探讨[J];中国地方志;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孟显;;口述历史在国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存在问题[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沈飞德;;当代中国的口述历史:前景和问题[A];中国近代史及史料研究[C];2010年
3 董煜宇;;口述历史访谈问题设计中的“文化整体”[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关于征集当代北京口述历史、回忆录的启事[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2期)[C];2009年
5 魏芬;;党的文献编研口述历史问题研究[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下)[C];2013年
6 王小平;;盐业口述历史与本土文化产业发展[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七辑)[C];2014年
7 魏正书;李立冰;;历史的本真言说——基于“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口述历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齐红深;张博;;留住中国民众的历史记忆——关于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口述历史调查与研究[A];全国党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恽前程;;入朝英豪拾“刀枪”(口述历史)[A];铁流 18——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袁国平烈士、纪念老会长张斱秀将军逝世一周年、战斗生涯 峥嵘岁月、追思 缅怀 学习[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力;确立口述历史规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高晓燕 王敬荣;加强口述历史的抢救与研究[N];黑龙江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洪波;口述历史能否给予“历史的真实”?[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龙平久;“口述历史”概念浅议[N];贵州民族报;2009年
5 杨祥银 梓皓;口述历史“草根史学”冲击“精英史学”[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6 陈墨;电影人口述历史能为历史学贡献什么[N];文艺报;2011年
7 陶宇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口述历史”推进社会记忆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聂传清;“归侨口述历史”告诉人们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肖冠雄;口述历史:博物馆资源再创造[N];中国文物报;2012年
10 通讯员 朱雪峰;“口述历史”访谈全面推进[N];中国远洋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冰;口述历史的现状与未来[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2 肖振英;论口述历史的研究准备[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黄敬品;美国口述历史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彭志峰;唐德刚口述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慧洁;试论口述历史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3年
6 井上望;日本民众口述历史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7 罗菁;口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8 其其格玛;内蒙古骑兵史的不同表述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6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6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