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性成语的生成及性质——以源于《论语》的成语为例
本文关键词:组合性成语的生成及性质——以源于《论语》的成语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成语 组合性成语 《论语》 四字格 成语性质 语素非自由性
【摘要】:组合性成语是指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基本一致的成语,这些成语何以成为成语,很少有人关注,在认识成语的性质、确定成语与其他短语的划界等方面,很多纠缠不清的问题都涉及到这类成语。本文以源于《论语》的成语为例,讨论了组合性成语的生成及性质,指出意义上的去情节化、去指称化,概念化的整体性以及形式上的四字格、组成语素的非自由性是成语的重要特征,也是组合性成语区别于自由短语和惯用语的重要特征。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成语 组合性成语 《论语》 四字格 成语性质 语素非自由性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兼职教授,210097。1[英]利奇:《语义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序言第4页。2莫彭龄:《关于成语定义的再探讨》,《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3有关“语表意义”“语源意义”“语位意义”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莫彭龄;关于成语定义的再探讨[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姚鹏慈;关于成语语感与成语度的思考[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徐盛桓;;相邻和相似——汉语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二[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周荐;论成语的经典性[J];南开学报;1997年02期
5 王吉辉;意义的双层性及其在成语、惯用语划分中的具体运用[J];南开学报;1998年04期
6 王政红;略论现代汉语多义词的语义体系[J];苏州大学学报;1989年Z1期
7 张辉;季锋;;成语组构性的认知语言学解读——熟语表征和理解的认知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8 徐耀民;;成语的划界、定型和释义问题[J];中国语文;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关于“们”的一点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2 代建桃;;浅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些小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3 陈琳;;浅析现代汉语新词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4 蒋雯;;试论外来词的汉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高荆梅;;浅析周易中的日常用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齐银山;;背称语的使用特点及分类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7 霍卿;;义素分析法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8 罗慧连,林金贵;见义勇为行为与补偿问题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9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10 尹洁;;论汉语“命名类组构式”双音节复合词的生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仁友;;论成语的区别特征[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2 曾德万;;汉语缩略语引起的歧义类说[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法洲;苏昊;周明;李春平;;利用英文搜索日志建立中文新词同义词词表[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6年
4 曾李丽;;中英“作者简介”语言比较[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马玉凤;;张家川回族话中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和特殊汉语词[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6 王彤;;“千钧一发”与“危j_一氷”的认知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胡剑波;;试论“老”+职衔称谓语[A];修辞学论文集第12集[C];2009年
8 李福唐;李颂_g;;浅析汉语四字格成语的六种固定格式:以《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海版(新一版)》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蔡心交;越汉成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格根哈斯;蒙古语科尔沁土语特殊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杨霞;初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陶丽;英语介词through多义的认知语义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王洪明;俄汉阐释动词词义的元语言释义对比[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烨;支谶译经“构词法”及“造词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敬;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立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超女粉丝团名称和成员身份认同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洪秀;从奈达功能对等看《红楼梦》亲属称谓语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睿;动宾式惯用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汪玲玲;包含数目词的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模糊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孙花萍;对外汉语教学的惯用语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杨丽敏;反义动词的对称与不对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楼浙琼;《新编五代史平话》程度副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9 王亮;胡适文学教育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颖;基于欧美留学生的汉语称谓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红爱,郑成虎;从认知角度谈汉语广告语篇中对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J];汉语学习;2001年03期
2 倪宝元,,姚鹏慈;“同素异序”成语辨[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徐盛桓;;相邻与补足——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一[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刘振前;邢梅萍;;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5 肖福寿;英语成语意义新探[J];外语教学;2000年02期
6 杨波;张辉;;跨感官感知与通感形容词研究[J];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7 徐盛桓;;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8 张辉;季锋;;对熟语语义结构解释模式的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9期
9 楚军;;汉英“动名/VN构造”的语义格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郭纯洁;;外语单词记忆中信息整合的认知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飞;;西片译名中四字格的顺应模式阐释[J];电影评介;2007年07期
2 金勇;;公文四字格短语运用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18期
3 赵红芳;;银川方言四字格俗语释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郑飞星;四字格新词刍议[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5 姚殿芳 ,潘兆明;说“四字格”[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6 丁安仪;四字格修辞美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7 马国凡;四字格论[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S2期
8 胡书津;藏语并列四字格结构初探[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严素铭;徐东伦;;黔东苗语并列四字格结构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10 陈林森;;汉语四字格修辞美浅探[J];上饶师专学报;199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连佳;“名+名”式四字格临时短语固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蔡心交;越汉成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俊芳;不对称性四字格初探[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司阳;忻州方言四字格俗语探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于s
本文编号:1075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75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