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情态助动词的提升与控制

发布时间:2017-10-25 16:23

  本文关键词:汉语情态助动词的提升与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情态助动词 提升 控制 主题提升


【摘要】:本文从论元结构、语义限制等方面系统探讨了汉语情态助动词的提升与控制。提升情态助动词是包含事件论元的一元谓词,允准子句主语提升为话题,不限制提升主语的语义内涵,不可以用"没、没有"否定,其事件论元被动化后,句子意义与主动结构的意义相近。控制情态助动词为包含事件论元和非典型施事的二元谓词,可以用"没、没有"否定,其事件论元被动化后,句子意义与主动结构的意义不同,甚至句子不合法。两类动词子句的名词短语都可提升为句子的主题,但受限于子句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学院;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汉语情态助动词 提升 控制 主题提升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提升与控制”(批准号:12YJC740031) 北京语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2012)的支持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提升与控制结构一直是生成语法的热点话题之一,其相关理论的发展渗透到生成语法理论的各个阶段,是了解生成语法的窗口(Davies and Dubinsky2008:3)0国外形式语言学界对提升与控制的研究比较成熟(参看Davies andDubinsky 2004,2008),却鲜有涉及汉语的情形。一些海外汉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烈炯,沈阳;题元理论与汉语配价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2 朱冠明;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德;汉语句子理解进程中句法整合与语义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袁卫华;;《五灯会元》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罗丹;;析《二刻拍案惊奇》名量词的语法特征和语法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郑定欧;;从“电子词典”谈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沈阳;顾阳;;汉语合成复合词的词库和句法界面特征[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庞文斌;张国煊;曹恬;;基于规则和统计的汉语浅层句法分析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8 刘鹏元;;询问式搜索请求的模式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现云;王丹;;英语“have+VP”与汉语“有+VP”对比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10 张月;;“来着”的词性及语法化、主观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姣;俄语让步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孔军;儿化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双宝;“一定”“科学”之类的词性[J];汉语学习;1986年02期

2 熊文;助动词研究述略[J];汉语学习;1992年04期

3 李成军;副词“一定”说略[J];理论月刊;2005年05期

4 于康;;命题内成分与命题外成分——以汉语助动词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1期



本文编号:1094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94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9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