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形态”现象及相关思考
本文关键词: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形态”现象及相关思考
【摘要】:上古汉语中,繁复的第一人称代词"格位"系统似同时存在清晰和模糊两种倾向。历史如果朝清晰的方向发展,就可能最终呈现一个比较严格的第一人称代词格位系统;如果朝模糊的方向发展,第一人称代词就可能最终归于一。事实是,后来朝着模糊的方向发展了,中古以后,第一人称代词逐渐归于一,这就是"我"。就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而言,"不严格的格位"也许比较符合实际。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上古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格位”系统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一、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形态”现象殷商时代,第一人称代词有“我、余、朕”三个,它们语音有一定的联系,语法功能有一定的分工。陈梦家说:“卜辞的第一人称有‘我’‘余’,领格有‘朕’。‘余’和‘朕’通常为王的自称,凡有此二代词的卜辞通常(也有少数的例外)是王自卜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詈词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黄育才;正确看待当前的汉英混用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陈霞;;浅论东巴文化中的灵魂观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6 王谦;苏宁;;浅论新时期乡土文学中方言的审美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林芳;荣吉;;论戏剧艺术中的独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李慧;曾智;;试析楼盘广告语对语言得体性原则的偏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王丹;;带指事性质的象形字与指事字辨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10 曹志国;;文学语言与生活的距离——以宫林的小说《大雾弥漫》、《点晕》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凡;;高职英语教育英美文化缺失现象的反思[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家宁;林哲;;谈外来词的汉化处理[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李开;;从理论启蒙到理论体系——学习高名凯先生《语言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5 刘锦芳;;中西文化下广告翻译的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冀青;冯保初;李晓红;;创建规范开放的语用环境[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集)[C];2002年
7 欧妮;;突显地域性 增强实用性——由通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8 ,
本文编号:1094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9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