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面向韩国学习者的趋向补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01:20

  本文关键词:面向韩国学习者的趋向补语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韩国学习者 趋向补语 偏误 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以韩国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汉语趋向补语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总结韩国学生在使用汉语趋向补语时常见的偏误情况,归纳偏误类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分别研究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够为趋向补语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从选题目的和意义、趋向补语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工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关于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由于汉语中含有趋向补语的句子最多,且使用频率较高,因此,趋向补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由于韩汉在句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使得韩国学生在使用趋向补语时存在较为复杂的偏误现象。综合上述原因,本文选取趋向补语作为研究对象。对趋向补语的现状研究包括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研究两个方面。其中,本体研究主要包括对趋向补语的性质、分类、范围、语义、位置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研究则主要包括对比、偏误、习得、教学等方面。本文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韩国学生趋向补语使用情况调查,通过问卷,统计韩国学生的答题情况,总结韩国学生在使用趋向补语时存在偏误,归纳偏误类型,并分析偏误原因。第三部分为趋向补语教学背景分析,包括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和对教学环境的分析。其中,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主要从学习背景和学习动机两个方面进行;对教学环境的分析则主要从韩国汉语教材和试题中趋向补语的出现情况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简单趋向补语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对简单趋向补语教学重难点的研究,根据简单趋向补语“来、去、上、下”的不同语义设计教学方法,并对简单趋向补语的结合式进行教学研究。第五部分为复合趋向补语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对复合趋向补语教学重难点的研究,根据复合趋向补语“上来、上去、下来、下去”的不同语义设计教学方法,并对复合趋向补语的结合式进行教学研究。
【关键词】:韩国学习者 趋向补语 偏误 教学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4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10-11
  • (一)选题目的10
  • (二)选题意义10-11
  • 二、趋向补语的研究现状11-22
  • (一)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11-16
  •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研究16-21
  • (三)述评21-22
  • 三、本文的相关研究工作22-24
  • (一)研究范围22
  • (二)研究方法22-23
  • (三)创新之处23-24
  • 第一章 韩国学习者趋向补语使用情况调查分析24-52
  • 一、调查问卷的结构分析24-26
  •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24-25
  • (二)问卷设计与实施25-26
  • 二、调查问卷的内容分析26-49
  • (一)“语义”测试内容分析26-36
  • (二)“句法结构”测试内容分析36-49
  • 三、韩国学生趋向补语使用偏误分析49-52
  • (一)趋向补语偏误类型统计49-50
  • (二)趋向补语偏误原因分析50-52
  • 第二章 趋向补语教学背景分析52-59
  • 一、教学对象分析52-53
  • (一)学习背景分析52
  • (二)学习动机分析52-53
  • 二、教学环境分析53-59
  • (一)韩国汉语教材的选用情况54
  • (二)趋向补语在教材中的出现情况54
  • (三)趋向补语在试题中的出现情况54-59
  • 第三章 简单趋向补语教学模式建构59-68
  • 一、简单趋向补语教学重难点59-60
  • (一)简单趋向补语教学重点59
  • (二)简单趋向补语教学难点59-60
  • 二、简单趋向补语语义教学60-65
  • (一)“图义结合”式教学60-63
  • (二)“动作演示”式教学63
  • (三)“对比讲解”式教学63-65
  • 三、简单趋向补语结合式教学65-68
  • (一)简单趋向补语与动词结合式教学65
  • (二)简单趋向补语与宾语结合式教学65-68
  • 第四章 复合趋向补语教学模式建构68-79
  • 一、复合趋向补语教学重难点68-69
  • (一)复合趋向补语教学重点68
  • (二)复合趋向补语教学难点68-69
  • 二、复合趋向补语语义教学69-76
  • (一)“意义加合”式教学69-71
  • (二)“立足点强调”式教学71-74
  • (三)“形象展示”式教学74-75
  • (四)“对比讲解”式教学75-76
  • 三、复合趋向补语结合式教学76-79
  • (一)复合趋向补语与动词结合式教学76
  • (二)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结合式教学76-79
  • 结语79-80
  • 参考文献80-84
  • 附录 一84-88
  • 附录 二88-93
  • 后记93-94
  • 个人简历94-95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新凯;;“了”与趋向补语位置关系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0年S8期

2 严伟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趋向补语的研究综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李燕;;趋向补语范畴的二语习得比较研究[J];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4 杉村博文;试论趋向补语“.下”“.下来”“.下去”的引申用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4期

5 刘汉武;;越南学生“出”组趋向补语习得考察[J];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04期

6 白美雪;;“过”+趋向补语[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7期

7 耿京茹;汉语趋向补语与法语相关表述的比较[J];汉语学习;2005年03期

8 高艳;;趋向补语“来”“去”使用不对称的语用考察[J];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弓月亭;;“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趋向补语统计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车政华;;韩汉翻译教学中趋向补语教学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子月;;基于语料库的趋向补语“起来”的习得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朝吉勒玛;汉语趋向补语在蒙古语中的对应方法[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氏月;汉越趋向补语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刘忠林;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商纳纳;从语义角度看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趋向补语“上”的使用[D];兰州大学;2015年

4 宾德利雅;蒙古学生汉语简单趋向补语习得情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朴金凤;汉韩复合移动动词语义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人宁;趋向补语“出/出来”语义引申的制约因素及认知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耿浩博;中高级留学生趋向补语偏误分析[D];南京大学;2014年

8 李鑫;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9 高天宇;留学生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邹诗君;外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96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96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5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