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多元一体”语言政策的变化与发展——基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规划的文本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多元一体”语言政策的变化与发展——基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规划的文本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语言政策 多元一体 显性语言政策 新时期语言政策
【摘要】:新中国的语言政策兼顾"一体"与"多元"。1992年以来发布的5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规划纲要,是了解我国官方语言政策及其发展最直接、可靠的依据。本文对这些规划纲要进行文本分析后发现,新时期的语言政策保持总体稳定,但在对语言本质、语言文字的社会价值、语言多样性、语言文字工作内容的认识和实施方面均有变化,对语言多样性的包容不断增强。本文还根据对历史亲历者的访谈和历史背景考察,揭示影响我国官方语言政策的多方面因素。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 中国语言政策 多元一体 显性语言政策 新时期语言政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化城市的外语规划:上海与纽约;东京的对比”(13BYY05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3-0905) 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重大项目“母语的地位作用与和谐语言政策的构建”(ZDA125-10),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国际语言政策综合资源库建设”(ZDJ125-1) 2015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世界语言政策综合资源库建设与比较研究”
【分类号】:H002
【正文快照】: 语言政策是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法律清楚地表明了国家官方语言政策的基本原则。分别于1954、1975、1978、1982年颁布的不同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强调民族平等的基本国策,赋予各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1982年版中增加了一条新的内容:“国家推广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引巧;李霞;;切实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陈奇文;雷红梅;;论孙中山构建“五族共和”的中华民族之设想[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于海泉;;关于民族关系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冯秀军,高庆珍;民族精神概念论析——概念的词义解析、历史考察及方法论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林家有;;孙中山的民族精神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启迪[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2期
6 秦向荣;佐斌;;民族认同的心理学实证研究——11~20岁青少年民族认同的结构和状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陈卫亚;;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刘海涛;王凌霞;;族群建构与国家认同[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胡逢祥;;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李军;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政策及九七后的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阿平;;肃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学研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中的地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林家有;;论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雷弯山;;数字化时代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实践理性合理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7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8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9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10 陈新;;作为启蒙主义者的董必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春荣;U厮Up政权民族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10年
7 李尚奎;133团九连维吾尔族文化变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云南大学;2010年
10 赵瀛;市场化过程中企业员工认同特征的变动与继承[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志茹;李开拓;;澳大利亚国情与语言政策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韩晓莉;;论语言资源管理与语言政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10期
3 李洁麟;;马来西亚语言政策的变化及其历史原因[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戴曼纯;刘润清;;波罗的海国家的语言政策与民族整合[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04期
5 潘海英;张凌坤;;美国语言政策的国家利益观透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吕晶晶;廖锦超;;论泰国的语言政策[J];科技信息;2011年30期
7 赵微;;浅析语言政策的规定[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8期
8 杜椺;王辉;;南非语言政策综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9 周晓梅;王晋梅;;欧盟的语言问题及其多语言主义的语言政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年03期
10 康忠德;;东欧语言政策与族际和谐的检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小川;万丽萍;;语言政策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构成及价值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唐发铙;;调整语言政策刍议[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英姿 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美国语言政策:“容忍”中的同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教育部语信司;“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N];语言文字周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熊南京;二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研究(1945-2006)[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王松涛;语言政策发展与语言保护意识演进[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冬梅;论美国的语言政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张婷;关于尼日利亚民族国家建构中语言现状与语言政策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3 肖霞;新加坡语言政策研究及对中国语言政策的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张芸;欧盟语言政策及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于泓珊;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与美国语言政策[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Jeffrey Chen;中国语言政策和城市语言身份问题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7 秦明星;多元文化主义视角下新加坡语言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黄小勇;独立后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及其特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化龙;印度语言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王丽华;基于几起语言事件的语言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7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9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