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义波的形成机制
本文关键词:论语义波的形成机制
【摘要】:M.A.K.Halliday、K.L.Pike、J.R.Martin和C.Coffin等功能语言学家与Karl Maton等社会学家从物理学借用了"波"的概念,把话语的信息流动和语篇语义的发展看作是"语义波",并从小句和语篇两个层面对语义波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出了语义波形成机制是主位和新信息、语义引力和语义密度与时间性的结论。本文首先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论,然后提出语义波的形成机制还应包括空间性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认为空间性可以成为语义波唯一的形成机制,也可以和其他形成机制交互作用,共同推动语篇意义的发展。文章最后强调新信息的引入与识读是语义波得以形成的最关键的动力。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关键词】: 语义波 形成机制 功能语言学 社会学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波(wave)原本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如电波、光波、超声波等。语言学界认为语义的流动与物理波有相似之处,便借用了这个术语,并以隐喻的方式创造了“语义波”(semantic wave)这个概念。例如,Halliday(1978,1994,2008)借用了波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涛;;英汉翻译过程中僵化现象的预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苏建华;;从主位推进模式看语篇的衔接和连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勒孚作;;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与听力语篇理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郭福霞;;主位推进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邓新侦;;主位推进模式与英汉语篇互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陶卫红;英语主位结构及其语篇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周东;;篇章格律论对大学生英语篇章连贯理解影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8 武聪;;英语经济新闻的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分析[J];才智;2008年04期
9 李方;戈玲玲;;主位推进模式在英语演讲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10 吕细华;抱怨信函中的主位推进[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建萍;;从系统功能语法看布什每周电台演讲主位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苏建华;;从主位推进模式看语篇的衔接和连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燕平;;主位结构理论与语篇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毛凡宇;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孙瑶;系统功能语法与俄语语篇连贯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许明武;科技英语句层信息传递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洪明;向心理论的局部连贯模式与二语写作质量评价[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李冰;体裁理论和主位发展理论下语篇连贯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邱崇;《周易》语篇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谢华;对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学者在英语学术论文中主位结构使用状况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娜;政治演讲中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雷红妮;主位推进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马箐;迈克尔·克莱顿科幻文学作品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曼力;运用语篇分析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洪季;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邱珍;新闻文体中语境功能标记性主位的特点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7 缪徐萍;新闻报道与社论的功能语篇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翁志娟;英汉财经报道中主位推进模式的对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汪彩虹;主位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相关性的调查和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蒋框;英语电影评论的元功能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肃楠;;语境维度下刻意曲解的形成机制浅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3期
2 汪时珍;企业家职业化的必然性与形成机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李红;;论夸张辞格的形成机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徐松林;论选择[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0年04期
5 师建国;;网络瘾形成机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6 叶朝成;曾艳山;;《也谈刻意曲解》一文中的问题与不足——兼论刻意曲解的形成机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李淑静;;“蛋果”词的形成机制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12期
8 阎小培,郭建国,胡宇冰;穗港澳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研究[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9 汪萱;赖小林;徐霄扬;;祝福、观望抑或遏制?——浅谈女大学生同性恋[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10期
10 李望舒;试论自卑的形成机制及应对策略[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豹;彭勇;刘健;殷鑫铭;程永;秦林;;塔坪2~#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A];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惠民;马周全;;地下采煤与韩城电厂横山滑坡的形成机制[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形变体形变趋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3 包雄斌;苏爱军;练操;石纲;徐复兴;;羊角滑坡群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化发展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广俊;;自贡市区滑坡的基本特征[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5 邵中勇;;鸡鸣寺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力学分析[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6 马惠民;马周全;;地下采煤与韩城电厂横山滑坡的形成机制[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7 毛天鹏;;遵义县城北某小区岩溶勘察与治理[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训华;扬金玉;;南海海盆形成机制与演化[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国元;揭秘“价格形成机制”[N];证券时报;2011年
2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鄂永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别忽视了“有管理”[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3 记者 刘红;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是当前改革重点[N];金融时报;2014年
4 李远芳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改革汇率形成机制 破解稳定与均衡两难[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
5 马骏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难以持续的原因[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6 张泰欣;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亟待推进[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吕冬 姚玉洁 王涛;央行探索利率市场形成机制[N];中国信息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赵晓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世人瞩目[N];经济日报;2005年
9 陈琦 记者 杨联民;保持力度 凝聚共识 创新方法 形成机制[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10 田俊荣;继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e,
本文编号:1101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0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