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词典源性质综论——兼谈《辞源》对典故词典源的处理
本文关键词:典故词典源性质综论——兼谈《辞源》对典故词典源的处理
【摘要】:典故词是用典者在造词用典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典故词诞生以后,它所脱胎的典故便成了典源。对典源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与认知是进行典故词本体研究的关键所在。学界对典源的不同界定只是概念表述的不同,学者们对典源内涵的理解是一致的,即为典故。从典故词形成过程的两个重要阶段来看,典源应当包括音义的来源和文献语用的例源两类。典源由典源文献内容与典源文献名称两个要素组构而成。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典故词 典源 《辞源》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辞源·寅集》典故词语典源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2542333)
【分类号】:H139
【正文快照】: 1李运富《论造词用典与言辞用典》,见未刊稿。典故词是用典者在造词用典过程中创造出来的1。典故词产生后,用典者所据以造词的典故便成了典源。典源对于典故词的本体研究是非常必要与重要的。从目前的研究看,学者们对典故词典源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混乱,还不够深入全面。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管锡华;论典故词语及其使用特点和释义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2 徐成志;典故源流与辞书释义[J];辞书研究;1986年03期
3 戴长江;典故与典故语辞的释义[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朱学忠;典故研究之我见[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亓文香;;汉语典故词语的典源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贾齐华;;典故研究三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洁;;简论用典的功能及“二律背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2 亓文香;;汉语典故词语的典源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徐志学;;关于“典故”的思考[J];兰州学刊;2010年10期
4 吴直雄;界定典故多歧义 《辞海》定义应遵循——论典故的定义[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苏天运;;典故词语性质论析[J];励耘语言学刊;2014年01期
6 温旭;;素月诗辉意象华——韩国诗人金素月诗歌意象性质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8期
7 陶恒;;古诗用典之预设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霍生玉;;古籍整理中语典的训释——以清人《荀子》校释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徐美珍;;“破镜”典故源流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4年11期
10 陶恒;;也谈诗歌用典中的预设[J];作家;201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徐志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用典语言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X/;《春秋公羊传》词_Y、语法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刘艳平;《汉语大词典》单义项借代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亓文香;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毛娜;《徐陵集》典故的语言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洋宽;俄语典故词语文化语义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赵月华;毛泽东诗文用典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3 黎洁琼;《左传》语典沿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符安娜;涉“和”典故群源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丁建川;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丹;典故词语的词汇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章红梅;汉魏六朝石刻典故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张月;周邦彦词的典故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肖科见;典故词语意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黎明;唐天[婺昙淠怪镜涔视么恃芯縖D];西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管锡华;论典故词语及其使用特点和释义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2 王光汉;论典故词的词义特征[J];古汉语研究;1997年04期
3 戴长江;典故与典故语辞的释义[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朱学忠;典故研究之我见[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罗积勇;典故的典面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子恒;;论典故词语对典源依赖性的减弱[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102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02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