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翻译:定义翻译的第三维思考
本文关键词:何为翻译:定义翻译的第三维思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重新思考翻译的定义成了新时期学科理论建构的必然要求,这既是对当前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的翻译现实做出理论上的回应,也是推动翻译学走向成熟而进一步明确自身体系逻辑起点的一种努力。定义翻译需明确翻译本质是否具有可定义性的认识论基础。翻译本质不是非此即彼的单一性存在,而是一种由多种属性特征构成的复杂性存在,它在不同历史阶段以不同的现象或面貌呈现,既有着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的层次之分,又有着范畴与类属的多元归属。从某一层面或从某一角度去剖析翻译的本质,它始终都呈现出亦此亦彼的多维性。已有的翻译定义显示,内容形态和目的功能构成了定义翻译的二维视角,本文从发生维提出翻译的新定义,并尝试构建了对翻译本质认识的三维模型。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关键词】: 翻译 重新定义 第三维 发生定义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理性的反拨与诗意的通变——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项目编号:GD14XWW07)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翻译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无需讨论的话题,因为翻译活动自古已有,人们进行翻译研究也历时颇久,翻译概念已为人熟知,何需赘言解释?然而,在学科建构中,事物概念却并不因其熟知常见而可视为当然,任何一门学科都需对其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的探索,以展现学科对其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谭载喜;;翻译本质的绝对与相对属性[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左亚文;;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定义与人的本质的多维性[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7年00期
3 高玉;翻译本质“二层次”论[J];外语学刊;2002年02期
4 杨大亮,张志强;翻译本质再认识[J];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03期
5 司显柱;译作一定要忠实原作吗?——翻译本质的再认识[J];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04期
6 杨自俭;;对翻译本质属性的认识——《自由派翻译传统研究》序[J];上海翻译;2008年01期
7 王德春;;略论翻译——四川外国语学院翻译论坛上的即兴发言[J];上海翻译;2009年03期
8 陈大亮;;翻译本质的形而上反思[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谢天振;;创造性叛逆:争论、实质与意义[J];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茂活;;聊斋俚曲俗字例解——兼以甘肃河西方言为证[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周邦友;谈译入语的可接受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王惠萍;;从《饮酒》(其五)的五个译本看译者的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6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8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9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马永波;;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洁;赛、沙《水浒传》英译本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3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翔一;;文化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最佳关联[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2 柯文礼;文学翻译与哲学[J];南开学报;1999年04期
3 孙建昌;试论比较文学研究中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理论学刊;2001年04期
4 潘红;认知环境差异与语篇连贯的翻译解读[J];外语学刊;2001年03期
5 赵彦春;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本质——对翻译缺省问题的关联论解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段俊晖;重新定义创造性叛逆——以庞德汉诗英译为个案[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杨自俭;翻译学研究的返祖模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江忠杰;;从顺应性理论看创造性叛逆[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杨自俭;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杨大亮,张志强;翻译本质再认识[J];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1104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0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