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本文关键词: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摘要】:本文从历史语义学角度对两汉以来与汉语语义演变相关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语义演变 汉语史 历史语义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功能—类型学取向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14ZDB098)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语义演变是语言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历史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1众所周知,汉语的语义演变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两千余年来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和大量重要成果。但毋庸讳言,相较于语法演变和音韵演变,语义演变长期以来一直是汉语史研究的一个极为薄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秀芳;词义的相背引申[J];汉语学习;1995年03期
2 邓开初;关于古汉语词义引申机制的探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罗正坚;词义引申和修辞借代[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4 王枫;;“语告”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何书;马景仑;;古汉语动词词义引申的义素运动模式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卓琳;;汉语词义反向引申研究[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2年01期
2 陶艳平;古今词义的沟通与辨析——兼论同义发展规律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指导作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彭阳;刘祥清;;论人名转义与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5期
4 吴苗苗;梁姣程;张幼军;;关于常用词演变研究的几点看法[J];大连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5 胡方芳;;转喻研究的历史:不断泛化的过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曹国安;从一词多义的形成看古汉语中的词义“引进”[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张荆萍;;“买”、“卖”语义场交集动词演变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杨毅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关系探微[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年06期
9 袁庆德;词义究竟是如何引申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张院利;;汉语词义理据隐化的修辞阐释[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兴鲁;竺法护译经感觉动词语义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何书;《说文通训定声》的词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道锋;《史记》动词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吕艳辉;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手部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杨作玲;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李宇宏;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陈平;古汉语心理动词词义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林琳;中国上古涉酒词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许红菊;汉语修辞与词汇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香;视觉动词“见”的语义特征对语法功能的制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熊雪娇;上古至中古登陟类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朱淑华;今文《尚书》词义引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4 徐剑;汉语词汇借代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5 钱海峰;《颜氏家训》名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6 朱九香;今文《尚书》与《尔雅》词义比较类例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7 朱琳;先秦正面心理动词语义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金玲芳;支娄迦谶译经复音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王玉兰;东晋译经概念场词汇系统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10 刘国军;上古单音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兰;徐学萍;;认知、交际、文化三元素制约下的语义演变模式构建[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周莉;;“围观”一词在时代文化影响下的语义演变[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年06期
3 叶惠美;;“理”的语义演变及其内在联系[J];考试周刊;2012年28期
4 任竞春;;“霸”的语义演变轨迹探析——从“X霸”新词说起[J];汉字文化;2006年04期
5 王诗博;;“这么说”的语义演变及其语篇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杨艳琴;于善志;;“微”在“微时代”中的语义演变机制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4期
7 张新友;娜琳;;“族”的语义演变轨迹探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孟凡启;;“X门”的语义演变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2期
9 李明;姜先周;;试谈“类推”在语义演变中的地位[J];汉语史学报;2012年00期
10 马小玲;论现代汉语“子”的语义演变——兼谈与t∫沆的关系[J];语言与翻译;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立红;温度词“热、冷、温、凉”语义演变的历史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师丽娟;汉语“肯定—假设”的语义演变[D];温州大学;2015年
3 宋伟华;汉英颜色词“白”和“WHITE”的语义演变及用法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庆;“小”的语义演变及其搭配组合[D];暨南大学;2012年
5 王倩;汉语“重复—语气”语义演变模式初探[D];温州大学;2013年
6 余芳;“好”的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福雄;成语演变问题的多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琳皓;成语意义演变个案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05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05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