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嘴”上位化的过程和原因
本文关键词:“口”“嘴”上位化的过程和原因
【摘要】:殷商到春秋时期,"口"专指人的嘴。战国以后,在转喻机制的作用下,"口"发生跨域演变,西汉时已成为由于概念域融合而新产生的{口嘴}概念域的上位词。"嘴"专指鸟嘴,产生于东汉,之后其义域不断扩大,使用频率逐渐提高,至唐代完成了上位化演变,到清末则取代了"口"的强势上位词地位。"口"上位化的原因在于古今范畴化方式发生了变化,"嘴"的上位化则是语用、语义、字形变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口 嘴 上位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功能类型学取向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14ZDB09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14ZDB09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上位化:概念域的历时演变与强势上位词的产生(13YJC740033) 中国博士后基金第56批面上资助:汉语单音词语义层级转移的历时研究(2014M561741)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上位化指从概念域中的下位词演化为上位词的过程。上位化是汉语词义演变的途径之一,也是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实[1]。由于词汇演变的复杂性,上位化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按照上位化之前概念域中是否有上位词,上位化可分为两种类型——上位词从无到有型和上位词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燕子;;“红”上位化的过程、机制及途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绍林;;彭州方言“×起”词义变化所反映的等级观念[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1年00期
2 范崇峰;;汉语词汇语义系统研究之分歧及症结[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3 杜升强;;“眼睛”流变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1期
4 贾燕子;;“红”上位化的过程、机制及途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鲁一帆;;清代《说文》校勘评议[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6 何亮;;汉语时空隐喻的意象图式表征系统及其表达体系[J];北方论丛;2015年02期
7 陈祝琴;裴凤娟;;《说文》“释语”所见东汉“仆倒”类常用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8 杨芳;;“长”的义域变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9 黄树先;;说“径”[J];汉语学报;2009年04期
10 尹奇岭;伪命题: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J];理论与创作;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姜兴鲁;竺法护译经感觉动词语义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磊;概念内涵属性计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黄琼英;鲁迅作品语言历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倩;汉语人体名词词义演变规律及认知动因[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曾建彬;下义关系的认知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常颖;汉、俄语言语行为动词语义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莹萍;潜江方言词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理楠楠;对外汉语易混淆词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娟;现代汉语眼部词汇的指称结构及其隐喻系统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詹舒岚;现代汉语人体下肢名词组合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罗欢;“A_1+A_2”组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家璐;中古汉语人体感官感知类形容词语义场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7 杜升强;人体头部部位名称历时演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轶;词义变异的认知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周琳;对外汉语教材同译词语及英语背景留学生使用偏误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林莉;“广义形态”说在汉语语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D];新疆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晓驰;隋前汉语颜色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海琼;;“牢”“栏”“圈”的历时演变[J];语言研究;2006年03期
2 苏正隆;;语言、文化与翻译[J];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02期
3 缑瑞隆;语境和形容词的有无标志单位[J];汉语学习;1986年05期
4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鸿博;基于上位词的中文实体关系图谱构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11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1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