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CPIK留任志愿者和离任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国CPIK留任志愿者和离任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研究
【摘要】:世界“汉语热”的蓬勃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汉语志愿者老师奔赴他乡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汉语志愿者老师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在进入另一个陌生的文化领域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文化不适应的现象。文化适应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志愿者教师是否继续留任的选择意向,留任率的多少直接决定我国每年给国家汉办的财政支出,所以为了深入的了解CPIK志愿者教师在韩国工作生活的跨文化适应情况,笔者将志愿者分为留任志愿者和离任志愿者进行对比研究。本文的主体结构主要分为以下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在收集阅读前人论文的基础之上找出目前文化适应的研究成果,然后确立自己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笔者通过分析留任和离任志愿者教师提交给国家汉办的文本材料找出留任志愿者和离任志愿者在跨文化适应方面的问题,同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数据证明两类志愿者跨文化不适应。第三部分提出留任志愿者和离任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动态模式,并根据30名志愿者周期追踪访谈进行验证,最后模拟出两类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动态模式。第四部分根据访谈分析留任志愿者和离任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根据前面得出的结论笔者从志愿者、国家汉办、韩国教育管理部门、韩国学校、韩国搭档老师五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来解决志愿者跨文化适应的问题。
【关键词】:CPIK志愿者 留任 离任 跨文化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1
- 第一章 研究背景11-14
- 1.1 选题意义11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1-14
- 1.2.1 研究内容11-12
- 1.2.2 研究方法12
- 1.2.3 研究局限性和不足说明12-14
- 第二章 跨文化适应研究综述14-22
- 2.1 跨文化适应定义14
- 2.2 跨文化适应研究的发展14-15
- 2.3 国外跨文化适应研究成果15-18
- 2.3.1 适应模式15
- 2.3.2 U形模式15-16
- 2.3.3 葛兹的文化变化曲线16-18
- 2.4 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18
- 2.5 国内跨文化研究现状18-22
- 第三章 两类志愿者跨文化适应性的调查22-41
- 3.1 文献调查22-29
- 3.1.1 语言环境问题22-23
- 3.1.2 学习者学习态度问题23-24
- 3.1.3 搭档关系问题24-25
- 3.1.4 合作式教学模式问题25-26
- 3.1.5 教学压力问题26
- 3.1.6 人际交往问题26-27
- 3.1.7 饮食文化问题27-28
- 3.1.8 居住环境问题28-29
- 3.2 问卷调查29-38
- 3.3 论证方式38
- 3.4 离任志愿者和留任志愿者问卷统计汇总38-41
- 第四章 基于两类志愿者跨文化适应性调查材料的分析41-65
- 4.1 跨文化适应变化模式分析41-55
- 4.1.1 访谈说明41
- 4.1.2 访谈分析41-42
- 4.1.3 个案动态连续性观察42-54
- 4.1.4 论证结果54-55
- 4.2 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分析55-63
- 4.2.1 志愿者背景因素对比55-58
- 4.2.2 志愿者跨文化知识背景对比58
- 4.2.3 处理跨文化不适应的方式对比58-62
- 4.2.4 搭档情况对比62-63
- 4.3 个案分析63-64
- 4.4 小结64-65
- 第五章 CPIK志愿者教师适应韩国文化的建议与对策65-70
- 5.1 志愿者教师65-66
- 5.1.1 提高韩语交流能力65
- 5.1.2 增加对韩国当地文化的了解65
- 5.1.3 主动寻求外界支持65-66
- 5.1.4 学会做中国菜66
- 5.2 国家汉办66-68
- 5.2.1 增设专门的跨文化适应课程培训66-67
- 5.2.2 开设专门的合作教学模式培训67
- 5.2.3 给志愿者教师提供语言服务67-68
- 5.2.4 为志愿者教师提供周期性跨文化适应服务68
- 5.2.5 完善志愿者任期中的管理工作68
- 5.3 韩国教育管理部门68-69
- 5.4 韩国学校69
- 5.5 韩国搭档老师69-70
- 参考文献70-72
- 附录:离任志愿者和留任志愿者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72-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康隆;论文化适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萍;孙芳萍;;跨文化适应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3 杨宝琰;万明钢;;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J];世界民族;2010年04期
4 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邓婷;;试论从解决文化差异到文化适应的问题[J];大众文艺;2011年20期
6 陈国明;余彤;;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J];学术研究;2012年01期
7 程雅丽;华锦木;;文化适应的研究综述[J];科技视界;2013年02期
8 祝婕;;论来华预科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年01期
9 郑士贵;文化适应对理解信任的影响[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9期
10 曹云华;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失地农民怎样才能融入城市生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逊;数字化的旅居者—在德中国人新媒体使用与文化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杨燕;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知;试析中国留美高校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对策[D];重庆大学;2011年
2 董会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姚金安;在日中国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实证考察[D];湖南大学;2013年
4 李营;越南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佳鹏;上海市新疆中职班学生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朱艳霄;壮族布岱族群女性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5年
7 丁方超;来华华裔留学生文化适应情况调g敫霭阜治鯷D];复旦大学;2014年
8 钱绘旭;东南亚留学生在云南的跨文化适应调查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温振华;跨文化适应的逆向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10 翁智佑;在兰泰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16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1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