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之叙事嬗变及修辞策略问题——基于副文本目录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11-01 00:13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之叙事嬗变及修辞策略问题——基于副文本目录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新言语行为理论 副文本 文学史 修辞构筑 修辞策略


【摘要】:本文由副文本目录的变迁系统梳理了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修辞构筑的嬗变历程,指出贯穿其中的主线为革命性导向与文学性导向的此消彼长。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现当代文学史构筑中的修辞策略,具体包括三种布局策略(收官式、主体式与开端式)、两种阐述策略(主观论证型与客观记述型)及五种视点策略(作家视点、事件视点、文体视点、地域视点与时段视点)。指出文学史修辞构筑中尚缺乏语言学视角,由此探索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另一种叙事的可能。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新言语行为理论 副文本 文学史 修辞构筑 修辞策略
【基金】: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青年课题(项目号:2014EWY002)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4YJC740051)研究成果
【分类号】:I209;H15
【正文快照】: 一、副文性理论提供的语言学视角自1923年胡适发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至今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依据新言语行为理论,“一切理性的言语行为在本质上都是修辞行为”,“任何修辞行为都是一种意图性行为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胡范铸2014)。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Kubi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精品课程建设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6期

2 陈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观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3 何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个体参与实践教学[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文红霞;;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改革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8期

5 艾翔;;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建构的多向探索——兼评部分现当代文学史观念、体例与构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陈政;;可能与限度——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编纂中的“还原”热[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刘青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四次人的发现[J];文学评论;2009年06期

8 刘宏志;;以“史”贯“文” “文”“史”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之我见[J];语文知识;2009年03期

9 赵婧;王清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有关河北内容的教学体验[J];教学研究;2010年05期

10 邓芳;邓家齐;付金艳;;对三级课程体系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断代谈片[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陈天助;;漫说丁玲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写的看法[A];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6年

3 杨家慧;曹清华;;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讨论会综述[A];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6年

4 杨光祖;;批评的底线伦理与批评家理论主体的建构[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6)[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贵 吉林大学文学院;时代焦虑: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制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竞;“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举行[N];文学报;2009年

3 周红;问题、方法与文学史的建构[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文学与中国梦[N];人民政协报;2014年

5 时世平 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非常态叙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李庆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庆声部[N];文艺报;2010年

7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赵学勇;对“民国文学”研究视角的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只有这些事实 其他都是假的[N];东方早报;2008年

9 任芙康;传递呵护的情怀[N];文艺报;2012年

10 李霞;几被遗忘的飘零者[N];文艺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同性恋书写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魏娜娜;青春与成长[D];山东大学;2007年

3 纪秀明;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悲哀[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24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24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9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