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示形量词“条”、“根”、“支”的多角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01:13

  本文关键词:示形量词“条”、“根”、“支”的多角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量词 共时 历时 偏误


【摘要】:本文探讨一组既有交叉又有分工的量词“条”、“根”、“支”与名词的组合规律。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二章和第三章为全文的主体。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范围、学界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所采取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本文语料的来源、选择及确定。第二章从共时角度探讨这组量词在现代汉语中称量长条状物上的差异与分工。以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后附的名词、量词配合表中与量词“条”、“根”、“支”搭配的名词为考察对象。首先分析只与“条”、“根”、“支”中某个量词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然后对“条”、“根”、“支”之间名量搭配的交叉现象即一名多量现象进行考察。最后比较这组都能称量长条状物的量词在搭配对象、维度、形状规则要求、示形性、是否需物质填充、语义特征、认知凸显点上的差异。第三章从历时角度考察这组量词,详细地考察了这组量词的历时演变,并对这组量词的范畴化过程及动因作了认知分析。最后结合这章的研究成果对共时研究部分的某些问题作出说明解释。第四章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留学生使用这组量词的情况进行考察,对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归纳偏误类型并探讨偏误成因。第五章是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量词 共时 历时 偏误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引言10-11
  • 1.1.1 选题意义10
  • 1.1.2 研究范围10-11
  • 1.2 文献综述11-14
  • 1.2.1 整体研究进展11-13
  • 1.2.2 量词个案研究13-14
  • 1.3 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14-16
  • 1.3.1 理论、方法14
  • 1.3.2 语料的来源、选择及确定14-16
  • 第二章 “条”、“根”、“支”与名词的组配研究16-30
  • 2.1 与“条”、“根”、“支”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分析16-25
  • 2.1.1 与“条”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分析16-21
  • 2.1.2 与“根”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分析21-23
  • 2.1.3 与“支”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分析23-25
  • 2.2 “条”、“根”、“支”的交叉现象25-28
  • 2.2.1 “条”与“根”的交叉现象25-27
  • 2.2.2 “条”与“支”的交叉现象27
  • 2.2.3 “根”与“支”的交叉现象27-28
  • 2.3 本章小结28-30
  • 第三章 “条”、“根”、“支”、“枝”的历时考察及认知分析30-49
  • 3.1 量词“条”的历时描写及认知分析30-35
  • 3.1.1 量词“条”的来源30-31
  • 3.1.2 量词“条”的发展过程31-35
  • 3.2 量词“根”的历时描写及认知分析35-39
  • 3.2.1 量词“根”的来源35-36
  • 3.2.2 量词“根”的发展过程36-39
  • 3.3 量词“支”与“枝”的历时描写及认知分析39-46
  • 3.3.1 量词“支”与“枝”的来源及对比39-40
  • 3.3.2 量词“支”与“枝”的发展过程及对比40-46
  • 3.4 本章小结46-49
  • 第四章 留学生习得“条”、“根”、“支”的偏误分析49-54
  • 4.1 偏误类型49-52
  • 4.1.1 量词误代49-52
  • 4.1.2 量词遗漏52
  • 4.2 偏误原因52-54
  • 4.2.1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52-53
  • 4.2.2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53-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58
  • 后记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中建;巧布疑阵 请君入瓮——论辩中的“诱敌就范”[J];现代交际;1997年09期

2 韩天才;;谁才是真朋友[J];应用写作;2010年04期

3 艾米·穆林斯;;没有双腿的超级模特[J];政府法制;2011年32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澍晔;基本原理篇[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2 刘宇 杜国胜;军事谋略中的“示形”[N];解放军报;2001年

3 黄宜稳;造势——动人心魄的指挥艺术[N];人民武警;2005年

4 李伟峰 史延胜;“不见面”战争的谋略运用之道[N];中国国防报;2004年

5 刘森山;军事谋略的电子化趋势[N];解放军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亚莉;示形量词“条”、“根”、“支”的多角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林刚;教育寓意性陶瓷导示形象设计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3 杨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示形量词教学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振华;中国山水画雏形时期的图示形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24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24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8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