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隐喻计算的“新三段论”

发布时间:2017-11-01 01:33

  本文关键词:隐喻计算的“新三段论”


  更多相关文章: 隐喻 心智 计算 类比 选择 三段论


【摘要】:本文以信息论和计算观为理论基础,以倒叙的顺序首次提出并讨论了隐喻心智计算的新模式:"类比律推理"、"析取合取律选择"、"交换律三段论推理"获取隐喻意义。这三个段式整体上是有序的或者瞬时同时发生的。类比推理是第一步,是获取有效信息排除干扰的过程。析取合取是第二步,是信息重组的过程。交换律推理是最后一步,是信息传递和再生信息的过程。称之为"新三段论",以示在徐盛桓"一论"、"再论"隐喻的计算过程和其外延内涵传承说的基础上的继承与发扬。同时,因为用信息计算的观点来研究隐喻,还很少有人做,本文尚属尝试,有待研家推敲。
【作者单位】: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隐喻 心智 计算 类比 选择 三段论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1.隐喻是信息计算过程隐喻是从一个域(Y域)到另一个域(X域)意义的转换(BazeleyKemp 2012:56;Cornelissen 2006:1579)。现代认知科学把心智看成一个计算系统(郦全民2006;徐盛桓2013)。也就是把心智的运作看成一个信息计算的过程,包括其被识别、选择、变换、重组、形成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霞;;“博闻而体要,广见且善择”——徐盛桓教授访谈录[J];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06期

2 ;徐盛桓教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3 徐盛桓;论表“添加”义的TOO[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4 徐盛桓;关于量词否定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5 曾跃都;;形式逻辑与自然语言刍议——基于徐盛桓先生“充分条件的语用嬗变”一文的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张克定;预设与割裂句的强调[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04期

7 苏晓军,杨Zs,杨敏;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稳步发展、日趋成熟——“第二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综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谢晓琳,徐盛桓,张国仕;学龄前儿童篇章意识和篇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初步探讨[J];心理科学通讯;1988年05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小丽;蛋果词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4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24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d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