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筠《说文释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06:16
本文关键词:王筠《说文释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王筠 《说文释例》 “汉字形音义”观 “六书”观 金石文字
【摘要】:王筠是著名的文字学家,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其著作《说文释例》是他研治《说文》二十余年后乃成的心血之作。其中,“汉字形音义”观、“六书”观充分体现了他对汉字结构的认识。此外,在分析汉字的具体方法上,王筠大胆使用金石文字,利用金石文字纠补《说文》、揭示古文字形体演变规律,起到了科学的作用。本文对《说文释例》的以上成就进行了研究:绪论是对王筠生平及其著作的介绍。王筠一生勤奋治学,将研治《说文》作为性命之学,即使在外为官,亦未尝废学。他好学深思,每有心得常与友人交流切磋。此外,他的著述宏富,除了说文学,他的研究还涉及多部儒学经典。绪论部分还对《说文释例》的研究现状与论文的选题意义进行了介绍。指出前人多从宏观上把握《释例》的文字学成就,而本文将王筠有关“汉字形音义”观、“六书”观的文字学观点,从《释例》各篇章中一一析出、分条理清,并运用现代文字学理论对其进行评析。此外,本文还重点关注了王筠利用金石文字对《说文》的补充订正,研究方法是把《释例》中利用金石文字订正《说文》的材料摘录并一一梳理分析,从而总结出王筠利用金石研究《说文》的贡献,这是前辈学者未进行充分研究的领域,这一研究推动“说文学”的研究,又对出土古文字的研究做出了贡献。第一章是对《释例》中文字学理论的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包括两个方面:1、王筠“汉字形音义”观研究:首先,王筠认为字形、字音、字义是研究汉字的三个重要的方面;其次,形、音、义三者密不可分,无论是对字义的探求,还是对字形的说解,都离不开对其他两方面的分析。其中,声音在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2、王筠“六书”观研究:首先是“六书”总说,王筠对“六书”的制定者、“六书”的顺序、“指事”的定义、“六书”的性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次是“六书”分说,王筠对“指事”“象形”“形声”等各条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观点,如王筠认为“六书”之中,指事字数量最少且又最难辨认,但可通过字形、字义来辨别。此外,王筠把《说文》收录字重新归类,分成“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类,收在《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诸篇中,并在每篇之中,又将其再做分类。第二章是对《释例》中金石文字的研究,主要从王筠对金石文字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两大方面总结其研究成果。王筠利用金石文字补充、订正《说文》,探明汉字之间的关系,揭示古文字形体演变的规律。在研究方法上,王筠广泛使用形体分析法与历史比较法,此外,他还独到运用《说文》体例进行研究。结语部分对《释例》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关键词】:王筠 《说文释例》 “汉字形音义”观 “六书”观 金石文字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6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8
- 绪论8-12
- 第一节 王筠生平及其著作8-10
- 第二节 《说文释例》研究现状综述10-11
- 第三节 论文选题意义11-12
- 第一章 王筠《说文释例》中的文字学理论研究12-34
- 第一节 王筠“汉字形音义”观研究12-13
- 第二节 王筠“六书”观研究13-34
- 一、“六书”总说14-17
- 二、“六书”分说17-34
- (一)指事17-20
- (二)象形20-22
- (三)形声22-27
- (四)会意27-30
- (五)转注30-32
- (六)假借32-34
- 第二章 王筠《释例》中的金石文字研究34-65
- 一、根据金石文字,订补《说文》字形35-46
- (一)补充《说文》未收字形35-38
- (二)订正《说文》小篆字形38-41
- (三)推测较《说文》所收字形更早的形体41-46
- 二、根据金石文字,,纠改《说文》对字形的说解46-52
- 三、根据金石文字,纠改《说文》对字义的说解52-53
- 四、根据金石文字,探明汉字之间的关系53-63
- (一)异体字的辨析53-59
- (二)分化字的辨析59-63
- 五、根据金石文字,揭示古文字形体演变规律63-64
- 六、王筠金石文字的研究方法64-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名询;清代金石学发展概况与特点[J];学术论坛;2005年07期
2 赵诚;晚清的金文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1134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3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