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视角下的汉韩第三人称形式对比
发布时间:2017-11-14 07:39
本文关键词:类型学视角下的汉韩第三人称形式对比
更多相关文章: 二人称语言 三人称语言 语法化程度 可及性 补偿机制
【摘要】:本文以第三人称形式为对比项,在类型学的视角下探讨汉韩语的类型差异,寻求类型差异背后的规律,发掘围绕对比项的语言机制。汉语是三人称语言,韩语是二人称语言。二、三人称语言类型差异的背后隐含着语法化程度的高低之分和可及性连续统上的位置之别。从系统和功能的稳定性来看,汉韩语有关第三人称形式的类型差异能够与句子内部信息递增模式的类型差异形成补偿机制。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H146.3;H55
【正文快照】: 零、引言本文对比汉语和韩语的第三人称形式,具体包括汉韩语参考语法中所列出的第三人称代词。所谓“第三人称形式”,是一个跨语言比较性概念(Haspelmath 2010),属普遍的功能语义范畴,而不是具体语言的语法范畴。将汉韩语语法系统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统一称作第三人称形式,并不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文尖;;试论距离对英汉人称指称语可及性的影响[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年05期
2 王银霞;;论隐喻的可及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徐翠萍;;照应修正的可及性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0期
4 周平;可及性理论与前指现象[J];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5 刘源甫;;论翻译中可及性理论运用新理念[J];中国外语;2008年02期
6 高卫东;;显著性与可及性——对可及性理论基本范畴的质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黄德荃;;设计关怀·可及性[J];装饰;2010年07期
8 刘伟;郭海云;;英汉可及性标记系统对比研究及照应指称语的翻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马文;会话照应修正的认知可及性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崔文尖;;从“摹状词”到“可及性”:语言研究的哲学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龚时薇;许q,
本文编号:1184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8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