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评罗素与斯特劳森关于摹状词理论的论争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7-11-17 22:28

  本文关键词: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评罗素与斯特劳森关于摹状词理论的论争及其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罗素 斯特劳森 摹状词 启示


【摘要】:20世纪初,西方传统哲学开始向语言转向,形成了语言哲学研究的热潮。罗素提出的摹状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哲学的第三次转向。之后,斯特劳森批判了罗素摹状词理论中的不足和缺陷,开创了新的哲学研究路向。本文对罗素和斯特劳森关于摹状词理论的论争进行梳理辨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斯特劳森的摹状词理论并非是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否定,二者是在逻辑和语言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范畴来引出问题的。我们今天回顾这场争论的特点,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不同哲学家思维突破的研究路向,从中领悟理论创新的维度与方法论。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基金】:曾利沙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3BYY088] 任朝旺主持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项目编号:GD15XGL13] 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Y20]的资助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罗素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把语言的逻辑分析置于中心的地位,使得西方哲学开始了划时代的语言转向。罗素在1905年发表的《论指称》中提出摹状词理论,该理论被认为是哲学的典范,它不仅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哲学疑难问题,而且开启了以现代逻辑为工具对传统哲学问题进行精细分析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怡;;斯特劳森思想的启发:寻求一种哲学拓扑学[J];世界哲学;2006年04期

2 应奇;;我与斯特劳森哲学的因缘[J];世界哲学;2006年04期

3 江怡;;哲学的用处在于使人有自知之明——访斯特劳森教授[J];哲学动态;1996年10期

4 应奇;斯特劳森对身心问题的消解[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12期

5 武庆荣;张存建;;斯特劳森逻辑预设理论述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6 荀明芳;;浅谈斯特劳森的直指理论[J];法制与社会;2010年08期

7 尹智全;斯特劳森的语言逻辑述评[J];丝路学刊;1995年02期

8 应奇;斯特劳森的哲学图像[J];哲学研究;1998年11期

9 柯文涌;陈改芝;;斯特劳森的自然主义心灵观[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04期

10 禾木;从“声称”与事实说起——评奥斯汀与斯特劳森在“为真”问题上的争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一部词典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蕴;斯特劳森的识别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淑芬;斯特劳森的个体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吴姿娟;盖伦·斯特劳森论自我[D];浙江大学;2010年

3 荀明芳;斯特劳森真理意义观探析[D];山西大学;2010年

4 张晓华;斯特劳森《分析与形而上学》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梁成;关于斯特劳森的殊相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岳翠芳;斯特劳森指称理论的语境化及其意义[D];山西大学;2012年

7 王晓光;斯特劳森意义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8 黄萤飞;罗素与斯特劳森关于摹状词的争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颖健;斯特劳森对罗素指称理论的改造[D];广西大学;2014年

10 杨兴杰;斯特劳森的摹状词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7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97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