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把”字句的语义理解和句法构造
本文关键词:边缘“把”字句的语义理解和句法构造
更多相关文章: “把”字句 保留宾语 边缘构式 致使性句式群 互动构式语法
【摘要】:本文以句式生成过程中多重界面(尤其是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的互动机制为切入点,来系统分析非典型"把"字句中各类带保留宾语的边缘"把"字句的语义关系和句法构造,进而讨论边缘构式和核心构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的关系问题。文章还试图借此探讨特殊句式形式和意义关系的分析理念和方法论原则,进而倡导构建互动构式语法。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YY00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175) 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2015年度重点项目(ZDI125-39)的支持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把”字句的原型性和边缘“把”字句1.1典型“把”字句的结构特征现在学界已经认识到,任何句式都具有原型性,有典型现象和非典型现象之分。其中,非典型现象又可分出不同的等级,处于最外层的即为边缘现象;在典型现象和边缘现象之间是广阔的中间地带。“把”字句自然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仲儒;;领属性保留宾语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施春宏;;动词拷贝句的语法化机制及其发展层级[J];国际汉语学报;2014年01期
3 朱佳蕾;胡建华;;概念-句法接口处的题元系统[J];当代语言学;2015年01期
4 熊仲儒;;汉语非领属性保留宾语句的句法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01期
5 施春宏;;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相关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6 施春宏;;句式研究中的派生分析及相关理论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2期
7 施春宏;;从句式群看“把”字句及相关句式的语法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3期
8 刘培育,尹秋征;“把”字宾语的考察[J];黄淮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9 张庆文;邓思颖;;论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保留宾语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10 施春宏;;动词拷贝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互动关系[J];中国语文;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红;;动结式中补语语义歧指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熊仲儒;;外围格的论元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岳凌;;汉语语序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闫海芳;段泗英;;区分构式依赖型移就和语境依赖型移就[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席留生;;论语言结构的象征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苏莉莉;;最简方案框架下汉语宾语式“把”字句的推导与生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1期
7 石慧敏;;汉语动结式研究综述[J];对外汉语研究;2011年00期
8 张文程;;轻动词理论的起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1期
9 马志刚;;英汉非宾格结构的跨语言差异[J];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02期
10 刘晓林;;论去及物化态及其类型学意义[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施春宏;;动结式的配价分析[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王迈;语言形式化原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王姝;紧缩及其句法语义后果[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刁世兰;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吕艳辉;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手部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钟小勇;重动句信息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书华;“V到”句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广宗;英汉物移动词对比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连芳;印尼学生汉语动结式理解与输出情况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于婷婷;动结式补语语义指向的判别条件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桂孟秋;基于“小三角”理论的“被”字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芬;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作结果补语的综合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俊宏;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8 胡素珍;汉语动结构式的认知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许文平;英语母语者汉语非宾格动词习得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刘俊;汉语名源动词生成的句法—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晓杰;;从《聊斋俚曲集》看汉语动词拷贝句式的产生年代[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崔山佳;;动词拷贝句补说五题[J];蒲松龄研究;2010年03期
3 黄洁;;转喻压制及其在英语双及物动词中的表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李讷,石毓智;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J];国外语言学;1997年03期
5 吴庚堂;“被”字的特征与转换[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6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7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8 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9 潘海华;韩景泉;;虚词there的句法地位及相关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6年01期
10 邓思颖;;汉语被动句句法分析的重新思考[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戚晓杰;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特殊句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王小珊;“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2 张静;从“把”字句和“将”字句的语用分布看语体类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高立群;;“把”字句位移图式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4 王景荣;新疆汉语方言的“把”字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柯飞;汉语“把”字句特点、分布及英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2期
6 李昌年;“把”字句使用的语用限制条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刘祥友;《水浒全传》中的“把”字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黄月圆;杨素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把”字句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9 叶向阳;;“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10 宣恒大;“把”字句研究综述[J];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f^;;“把”字句的一种特殊隐含意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伟真;;论非“把”字句转换为“把”字句的限制条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4 黑维强;;陕北绥德方言的“把”字句[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5 杨泉;;现代汉语“把”字句足句成分初探——WO的分类体系[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赵志清;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3 金道荣;论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生成机制与教学对策[D];北京大学;2010年
4 翁姗姗;现代汉语非典型“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5 高亚亨;汉语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金贞儿;致使义兼语句与“把”字句的构式转换及其理据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田靓;汉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8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伟;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多视角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菲菲;传统模式及多媒体模式下“把”字句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云佳;论“正在”进入“把”字句的允准条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月美;“把”字句对否定词的选择限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孟杨;致使性“把”字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余俊宏;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7 李静;“把”字句状语的多维考察[D];四川大学;2004年
8 张蔚虹;《歧路灯》“把”字句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任朝阳;兼语句变换为“把”字句的语法、语义限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季静;表感觉认知变化的“把”字句和“使”字句的差异[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00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00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