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词族的形成轨迹及语义演变
本文关键词:“微”词族的形成轨迹及语义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微××”格式 “微”词族 形成轨迹 语义演变 主要特点
【摘要】:2009年"微博"登陆中国以来,"微××"格式迅速在网络上流行,形成了一个新词家族——"微"词族。本研究基于网络检索的183个"微"族词,寻绎"微"词族的形成轨迹和词素"微"的语义演变特点。基于语义偏离规则,词素"微"被赋予新的语义和色彩;基于"方式化……泛指化……抽象化"的语义—功能类别化,词素"微"演化为具有极大能产性的词缀;基于与复音词的组合,"微"族词趋于词音结构三音节化。在主体需求和语言机制的合力中,"微"族词迅速流行,"微"词族日益壮大。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新词语典型词群的动态与深度研究”(11YYC014)的资助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2009年8月,新浪网将“微博”这一新事物推到中国网民的视野前。一时间,亿万人开微博,微博火了。基于“微博”的“微”族新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10年,迎来“微博元年”;2011年,“微”字入选“海峡两岸年度汉字”;12012年,“微”字荣登“中国娇子新锐榜”,再次成为“年度汉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晓;;基于原型词的重新分析与类推——以“微X”词族为样本的个案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张佳;;从“微X”浅析“微”的类词缀化现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11期
3 邹晓玲;;异彩纷呈的网络“微”族词[J];语文建设;2012年01期
4 邱雪玫;李葆嘉;;论当代汉语新词的词音结构多音节化[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旖旎;;“牛人”与“雷人”的语义特点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2 董衡;;“海”与“洋”词义引申对比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3 王小穹;;浅谈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J];才智;2009年06期
4 苏宝荣;;“隐喻类比”与“近义偏移”——谈汉语多义词形成的两种主要途径[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5 吴金友;江礼娟;;“教父”词义的演变及其原因[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6 刘笑纳;刘丰;;论词义感情色彩变化中的意义感染现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赵倩;;语义取象对词义组合与发展的影响[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丁洁;;The Systematic Attributes in the Semantic Development of Polysemy[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7期
9 彭晓;;基于原型词的重新分析与类推——以“微X”词族为样本的个案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车飞;;共时和历时科学融合的断代性词汇学研究典范——评《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楚群;;三音节新词语构造理据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烨;支谶译经“构词法”及“造词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鲁六;《荀子》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林晓恒;魏晋至唐基本方位词语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汤勤;《史记》与《战国策》语言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建勇;中古汉译佛经反义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丹;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的形态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晓文;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缺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爱香;视觉动词“见”的语义特征对语法功能的制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慧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收新词语特点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婷婷;网络词语造词法及语用义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邵茜;《夜航船》语义分类系统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7 王丽;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素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阮氏蕾;汉语动词“吃”的词义与越南语动词“ǎn”对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邹小华;“鬼”及语素“鬼”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涵茜;常用词词义扩大与缩小的认知语义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晨宇;;汉语三音节新词语与类词缀的发展初探[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沈光浩;;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界定标准与范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周启模;汉语新词的特征[J];汉语学习;1989年01期
4 沈孟璎;字母词的称名与音读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沈孟璎;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6 刁晏斌;;现代汉语词的音节及其发展变化[J];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01期
7 蒋可心;;当代汉语词语音节形式的变化及其对词汇系统的影响[J];求是学刊;2006年04期
8 沈家煊;;“糅合”和“截搭”[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9 张淑敏;汉语新词语构成情况的一个考察[J];社科纵横;1995年05期
10 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玲;汉语中红色词族的文化蕴含及其成因[J];汉字文化;2003年02期
2 李春玲;汉语中“青”系词族的文化蕴涵及其成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李春玲;汉语中黑系词族的文化蕴涵及其成因[J];汉字文化;2005年01期
4 殷何辉;"吧"字词族的形成及影响[J];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张少芳;;“虫”词族词语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王菲;;从“年”词族看词汇与文化的互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王丽;;透视汉语黄色词族的文化内涵[J];三明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彭婷;;“×门”词族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08期
9 刘世理;燕芳;;“X领”词族的认知机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周光庆;;ff榗跂}词族考释[J];古汉语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霍晶晶;;剖析以“犀利哥”为典范的“哥”词族[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廖光蓉;;词族的框架属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刘亚杰;;网络流行语“零度X”词族探微[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军帅;当代汉语新词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凤;汉语季节词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胡超;现代汉语“花”词族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梅;汉语“红”色词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小婷;现代汉语“花”词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林聪;汉语“天”词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谭君玲;现代汉语“X+男/女”词族的特点及流行原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黄珊珊;现代汉语“客”词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许莹莹;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词族分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杨文欢;“X-门”词族一词多义的认知转喻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新华;玉族词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01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0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