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论动结式“V好”与“V完”句法语义差异

发布时间:2017-11-23 00:17

  本文关键词:论动结式“V好”与“V完”句法语义差异


  更多相关文章: “V好” “V完” 句法 语义 情状类型


【摘要】:从结构整体入手,对动结式"V好""V完"进行语义分类,在此基础上划定二者的比较范围,并对相近的语义类别进行比较。重点考察结果补语"好""完"与主语、述语、宾语之间错综复杂的语义关系,以期挖掘出同现成分、不同句式对二者的选择限制机制以及"V好"与"V完"各自对应的情状类型。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
【基金】: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ZYZ2012008)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动结式“V好”与“V完”之间的异同一直统有视角动貌与情状动貌两个方面,视角动貌一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有时候,“好”与“完”可般用显性的语法手段表达;而情状动貌(以下简以自由替换,如“办好了住院手续,你就在这里称“情貌”)则是隐性体现在不同情状类型耐心等待”;少数情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二)[J];汉语学习;1997年04期

2 叶向阳;;“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3 关玲;;普通话“V完”式初探[J];中国语文;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仲儒;;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吴增欣;吴平;;“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义差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3 孙洪威;;“V+光”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其对数量的限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洪水英;;《蜃楼志》中的致使处置式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刘顺;潘文;;南京方言的VVR动补结构[J];方言;2008年01期

6 黄晓雪;;宿松方言带“里”和带“得”的述补结构[J];方言;2010年01期

7 高小平;;新西兰学生“把”字句习得调查[J];对外汉语研究;2008年00期

8 张黎;;汉语“动作—结果”的句法呈现及其认知类型学的解释[J];对外汉语研究;2010年00期

9 张敬源;倪梦凝;;基于加的夫语法的现代汉语介词词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詹卫东;;复合事件的语义结构与现代汉语述结式的成立条件分析[J];对外汉语研究;2013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4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文贺;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武汉大学;2011年

8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10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尹方园;“VA”动结式表层语义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常婧;汉语动结式致事论元实现的构式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连芳;印尼学生汉语动结式理解与输出情况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于婷婷;动结式补语语义指向的判别条件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张林华;上海话“VVC”结构的语法化及其情态表达功能[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潘丽娟;现代汉语话语形容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牛彦慧;《淮南子》形容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鸿雁;基于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吕艳红;现代汉语补语划分方案的合理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惠;“把”字句中的“了/着/过”[J];汉语学习;1993年01期

2 关玲;后置时间词刍议[J];汉语学习;2002年05期

3 杨素英;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上)[J];汉语学习;1998年02期

4 杨素英;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下)[J];汉语学习;1998年03期

5 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3期

6 杉村博文;;论现代汉语“把”字句“把”的宾语带量词“个”[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1期

7 木村英树;;关于补语性词尾“着/Zhe/”和“了/le/”[J];语文研究;1983年02期

8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9 郭锐;;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J];中国语文;1997年03期

10 沈阳;;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把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解释[J];中国语文;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辉;动结式在几个句式中的分布[J];语文研究;2004年03期

2 施春宏;;动结式形成过程中配位方式的演变[J];中国语文;2004年06期

3 熊仲儒;刘丽萍;;汉语动结式的核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胡敕瑞;;动结式的早期形式及其判定标准[J];中国语文;2005年03期

5 熊仲儒;刘丽萍;;动结式的论元实现[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6 刘街生;;动结式组构的成分及其关系探讨[J];语言研究;2006年02期

7 吴茂刚;;近二十年来动结式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彭国珍;;偏离类动结式的句法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林燕;徐兴胜;;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派生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赵琪;;作用于自身的英汉动结式的论元实现[J];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傅爱平;;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动结式译文的分析[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施春宏;;动结式的配价分析[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3 孙英杰;;动结式的语义、论元结构及补语指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杨洁;;“V着(zháo)”与“V到”的替换条件及其动因分析[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思明;英汉动结式的认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何玲;英汉动结构式增效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赵琪;英汉动结构式的论元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林艳;现代汉语动结式“V错”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何晓敏;历时角度下动结式中动词、宾语和补语语序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易查方;动结式“V满”及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美玲;动结式和可能式不对称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梁彤;动结式的配位方式及相关句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方亚;致使义动结式的典型特征和基本格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薛李;动结式“V穿”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崔辰而;现代汉语动结式的致使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连芳;印尼学生汉语动结式理解与输出情况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王鑫;有关“动_1+动_2”类动结式的几个问题[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16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16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7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