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时空隐喻的意象图式表征系统及其表达体系
本文关键词:汉语时空隐喻的意象图式表征系统及其表达体系
【摘要】:空间域的三个子系统映射到时间域,汉语时空隐喻系统存在"时间是空间存在""时间是空间移动""时间是位移事件"等三个概念隐喻。这三个概念隐喻都蕴含于"时间是空间"这一最上层的隐喻之中。汉语时空隐喻系统由十一种意象图式表征,其中,"路径图式"包含四种变体。汉语时空隐喻的意象图式表征系统构成相对稳定的语义框架,从而形成一个稳定但不断发展演化的表达体系。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2年国家社科项目(西部项目)“汉语时空隐喻表达式的历时研究”(12XYY014)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现代汉语方言时间语词的多角度研究”(11YJA740027) “中央专项配套资金青年人才培训与研究支持计划”资助
【分类号】:H13
【正文快照】: 一、关于时空隐喻的研究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人们用以思维与行为的日常概念系统(ordinary conceptual system)其本质是譬喻性的[1](p.9)。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能感知它的存在、它的流逝,却无法做出直接的表达,因而时间概念往往需要借助隐喻的手法来加以表征。Lakof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宁生;语言关于时间的认知特点与第二语言习得[J];汉语学习;199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旷红宇;谭宪芳;;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优势提高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效果[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余玲;;论汉英类比构词异同[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郑美花;;转喻的认知多维阐释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段慧茹;;“一词多义”的认知多角度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卫晓旭;;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词义习得次序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李佐文,刘长青;论隐喻的相似性基础[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张莉;;现代汉语一词多义成因论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周大军;赵德全;;词汇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德亮;;语篇回指的认知图式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王红卫;杨司桂;徐静;;语言视差的多维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任丽丽;;英语方位介词Up和Down的隐喻性扩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王丽军;;认知能力与语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7 张静;;宋词的象似性微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崔冰清;;参见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武继红;;论学习词典中隐喻对搭配形成的影响——基于认知语义学的搭配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余建军;;刍议英汉词典例证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瑾;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佟庆;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ウツ”的多义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颖;CBI教学法在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余维;;时间指示的语用对比分析囿——汉外对比语用学的尝试[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2期
4 郑靓;句式语法对语言研究及外语教学的新启示[J];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野;;意象图示研究中的问题及最新成就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2 史丽;;汉语间接回指之意象图式分析[J];学理论;2009年27期
3 朱琳;;“两双”、“口嘴”的意象图式[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徐莲;;基于联想实验的「上」和“上”的意象图式研究[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14年00期
5 李彩霞;周雪梅;;《登高》及其英译本中意象图式理论的运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期
6 胡余成;;浅谈意象图式理论[J];青春岁月;2013年16期
7 李文莉;隐喻的无意识性:语义泛化与意象图式[J];修辞学习;2003年03期
8 陈莹,石兰;“上”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表达[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刘丽华;李明君;;意象图式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前沿[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洋;;感官意象图式:通感的一个新的认知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叶佳坡;;意象图式理论与翻译教学的实验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小海;‘义项’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s,
本文编号:1218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1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