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视域下的框架理论
本文关键词:语言学视域下的框架理论
【摘要】:"框架"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由人类学家提出,经过社会学家系统论述,然后被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者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这一发展历程赋予"框架"丰富的意义内涵和复杂的功能层次,可以为不同学科带来借鉴与启示。以菲尔墨的框架语义学作为切入点,可以看出框架理论在语言学中的意义与应用,及其为语言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框架”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由人类学家提出,经过社会学家系统论述,然后被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者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这一发展历程赋予“框架”丰富的意义内涵和复杂的功能层次,可以为不同学科带来借鉴与启示。以菲尔墨的框架语义学作为切入点,可以看出框架理论在语言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晓研;;论现代汉语的存现格[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2 鲁川,林杏光;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J];汉语学习;1989年05期
3 鲁川;谓词框架说略[J];汉语学习;1992年04期
4 马伟林;;框架理论与意义识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0期
5 朱彦;复合词的格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瀛尹;;从框架理论看语义识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胡晓研;;论现代汉语的存现格[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3 王洁;语言结构规律对新词语仿造的作用试探[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0年02期
4 张艳宏;刘保延;郭玉峰;何丽云;胡镜清;彭锦;;框架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8期
5 方琰;功能语言学在中国发展的近况[J];国外语言学;1996年04期
6 高明乐;试谈框架核心分析法和格理论[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李旭;徐旭刚;;从语义角度分析省略句生成的依据[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9期
8 李旭;徐旭刚;;《左传》客体省略调查分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9 韩燕;;框架理论视角下定势的认知建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吴传飞;存在句语义结构的分类和描写[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叶枫;基于制约条件的英语语篇语义分析及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朱元;汉英视觉词汇认知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汪梦翔;对象格语义范畴及其相关语法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齐璇;汉语语义知识的表示及其在汉英机译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8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鲁川,林杏光;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J];汉语学习;1989年05期
2 王希杰;论潜语法现象[J];汉语学习;1991年04期
3 鲁川;汉语的根字和字族——面向知识处理的汉语基因工程[J];汉语学习;2003年03期
4 邵敬敏;“语义价”、“句法向”及其相互关系[J];汉语学习;1996年04期
5 韩晓玲,陈中华;框架理论及其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9期
6 贾彦德;对现代汉语语义格的认识与划分[J];语文研究;1997年03期
7 顾阳;沈阳;;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过程[J];中国语文;2001年02期
8 鲁川;介词是汉语句子语义成分的重要标志[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丽;孙启耀;;框架理论说略[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2 潘凌;;框架理论与跨文化交际[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孙琳;;框架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性[J];才智;2012年20期
4 于露;;框架理论对相声翻译的指导性[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颜淳;;试从框架理论分析口译及口译学习[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年01期
6 刘庚玉;;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英译本研究——以人物重塑与情节处理为例[J];海外英语;2012年04期
7 杨媛;;框架理论下的网络语言研究(英文)[J];海外英语;2013年10期
8 周佳;;从框架理论来看英汉概念不对等的问题[J];网络财富;2010年16期
9 霍Y,
本文编号:1222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2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