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多模态隐喻使用的对比研究——以奔驰汽车电视广告为例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背景下多模态隐喻使用的对比研究——以奔驰汽车电视广告为例
【摘要】:多模态隐喻研究关注最多的语类是广告,以平面广告居多,一般是从认知视角分析。本文借鉴系统功能视角下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方式,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分析六则中外奔驰汽车电视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探讨跨文化背景下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的异同,文化规约对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构建的作用,在映射中的文化内涵。对动态广告的跨文化研究有助于多模态隐喻研究方法和角度的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2015年一般项目(15SB0117)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传统的概念隐喻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1]但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语言或语言表征形式,无法将“隐喻思维”的论断用于其他非语言符号和艺术形式,因此受到了研究者的质疑和挑战。多模态隐喻的提出,将概念隐喻只关注语言表征拓展到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启扬;;目睹“奔驰”走过的路[J];旅游纵览;2003年07期
2 杨帆;;蔡澈又三年[J];汽车观察;2013年03期
3 任雷鸣;;奔驰一号[J];山西青年;2009年06期
4 叶子;做客[J];中国对外服务;1997年05期
5 方山军;;奔驰之爱[J];青年博览;2007年07期
6 解玉泉;第一个把奔驰汽车开上路的女人[J];中国人才;1997年02期
7 方山军;;爱心奔驰[J];可乐;2007年11期
8 ;蔡澈 奔驰的新车型与老基因[J];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12期
9 方山军;;奔驰之爱[J];涉世之初;2007年02期
10 陈曦;;从一线工人到技术专家——记北京奔驰汽车公司高级技师赵郁[J];工会博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金桥;奔驰迟到的回归[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姜海峰 何宇鸿;奔驰汽车技术教育项目落户广州[N];民营经济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巫望群 通讯员 张喜忠;福建奔驰,曲高和寡?[N];海峡财经导报;2012年
4 记者 丁彬;力展“纯正血统” 福建奔驰求变[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5 申丹丹;福建奔驰加速“国产化”[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谢师;奔驰制冷剂风波持续[N];中国商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刘珊珊;奔驰:背水一战[N];华夏时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刘晓林;奔驰:重寻年轻之道[N];经济观察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永珍;福建奔驰跑赢市场[N];福建日报;2013年
10 辛宁;百年奔驰,,你如何与中国结合[N];中国汽车报;2003年
本文编号:1256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56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