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食堂”及其相关句式中的非对称性
本文关键词:“吃食堂”及其相关句式中的非对称性
【摘要】:由于句法语义上存在错配,"吃食堂"及其相关句式一直是语法学家研究的重点。前人研究主要聚焦于"食堂"类论元的引进方式,忽视了该类句式句法转换中的非对称性,因而所提生成机制的解释能力存在过强或者过弱的问题。针对该非对称性,本文通过引入具有介词性质的"有",一方面能解释该结构所具有的构式意义,另一方面解释了该非对称现象形成的缘由,认为该类句式的非对称性是词库、计算系统、完句条件和语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为该构式中介词的来源提供了理据。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临沂大学;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语言研究所语音与言语科学重点实验室“汉语儿童语法获得与认知发展”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语义不确定性对于现代汉语句法推导的影响研究(10YJA74010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汉语动词句法行为的可变性研究“(2013CYY021) 临沂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语言研究所语音与言语科学重点实验室“汉语儿童语法获得与认知发展”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语义不确定性对于现代汉语句法推导的影响研究(10YJA74010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汉语动词句法行为的可变性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2 孙天琦;;谈汉语中旁格成分作宾语现象[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3 程杰;;虚介词假设与增元结构——论不及物动词后非核心论元的句法属性[J];现代外语;2009年01期
4 杨永忠;;非受事宾语句类型的参数分析[J];现代外语;2009年01期
5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6 袁毓林;;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的”字结构的称代规则和“的”的语法、语义功能[J];中国语文;1995年04期
7 周国光;;工具格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地位——与袁毓林先生商榷[J];中国语文;1997年03期
8 郭继懋;;试谈“飞上海”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中国语文;1999年05期
9 胡建华;;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论元和宾语——从抽象动词“有”到句法—信息结构接口[J];中国语文;2008年05期
10 李亚非;;汉语方位词的词性及其理论意义[J];中国语文;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皖林;“N_1的N比N_2的N+VP”句式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宣恒大;;现代汉语“名词+名词”歧义格式及其理解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徐茗;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熊仲儒;;外围格的论元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陈晓燕;;被字句中“被”的句法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耿国锋;;关于二价名词的两个问题[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7 李华勇;;Vi+NP的多维解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8 朱军;;配价、论元隐现与基干宾语模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9 周莹萍;;近二十年来被字句研究述评[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5期
10 王强;刘世英;;论重庆话疑问词“好久”的例外LF移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匡海波;李斌;王嘉灵;王帅;陈小荷;;汉英词汇隐喻属性的对比分析与互增益技术[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姜向荣;;小说语言形象变异与语境适应[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3 许希明;;英语使动句的汉译变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小荷;;属性分析说略[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5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龚晶晶;“比N还N”格式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7 蔡雅思;“N_1(的)N_2”构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寇金凤;动词后带“过”的“把”字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邢学鹏;中文V+O~P结构的认知语用阐释[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10 梁潇;名词性成分的指称及其句法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淮青;表动作行为的词的意义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2 吴庚堂;“被”字的特征与转换[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3 戴浩一;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4 胡建华,潘海华;NP显著性的计算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指称[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5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6 杨永忠;;Vi+NP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J];汉语学报;2007年01期
7 陆丙甫;罗天华;;“OV蕴含TV”的功能解释[J];汉语学报;2007年02期
8 金廷恩;汉语完句成分说略[J];汉语学习;1999年06期
9 史锡尧;“介宾+动”向“动宾”的演变──语言的经济性原则[J];汉语学习;2000年01期
10 孙天琦;;谈汉语中旁格成分作宾语现象[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晓东,秦豫;试论实施非对称作战的途径和方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2 足立香里;;日本“间”之“秘”、“素”、“减”、“非对称”的审美内涵分析[J];艺术百家;2008年03期
3 卡拉克奇耶夫;洪新;;不断发展的辩证矛盾两个方面的对称和非对称[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0年12期
4 高帆;论认识的非对称性[J];求索;1991年04期
5 龚云娟;性别标记的非对称现象[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常开媛;;从语义标记看性别词语的非对称性[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7 Brendan Koerner;芦坚;;向非对称服装致敬[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04年12期
8 刘李伟;从辩证思维看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的矛盾[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9 赵登蔚;关于对称与非对称[J];医学与哲学;1996年06期
10 纳吉;刘钝;;对称、非对称和迷宫 从克里特文明到现代艺术与科学[J];科学文化评论;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大成;;非对称遗传现象的研究与进展[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柳思思;;身份错位与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3 郝志峰;曹庆杰;;非对称非线性支撑振子的复杂动力学[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4 韩式方;;各向异性粘弹液体非对称本构理论及其流体动力行为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范召林;王元靖;侯跃龙;贺中;;可压缩流中声激励对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研究[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郝孟丽;;非对称非高斯噪声对肿瘤细胞动力学行为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7 吴恒煜;朱福敏;;中国股票市场资产收益的非对称无穷纯跳跃行为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胡汉东;邓学蓥;杨其德;;旋成体长度对大攻角非对称背涡的影响研究[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李爽;石磊;;初始实力非对称对实验者博弈策略选择的影响[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马如宝;刘宗华;;时间延迟和非对称对耦合振子嵌入态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鲜红星邋谢平文 赵荣春;非对称作战中的非对称因子[N];中国国防报;2007年
2 朱磊 石红梅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镇江船艇学院;谋略运用中注重形成“非对称性”优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杨罡;非对称:蕴藏战法创新奥秘[N];解放军报;2013年
4 张,
本文编号:1287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8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