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译者的显形程度:调查与分析——以《中华读书报》2012、2013年的翻译图书评论为例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化中译者的显形程度:调查与分析——以《中华读书报》2012、2013年的翻译图书评论为例
【摘要】:本文以《中华读书报》2012、2013年的翻译图书评论作为语料,对译者的显形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读者倾向于接受通畅的译文,译者的显形程度较低;同时,译者的显形程度与评论者背景、翻译文本类型、译者知名度以及译作质量相关。笔者认为译者显形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大众只将译者的身份界定为作者。最后,文章在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翻译图书评论以提高译者显形程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WYB02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YWF-11-06-41)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0.引言韦努蒂(L.Venuti)(1995:1)在《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中使用“隐形”(invisi-bility)这一术语来“描述译者在当代英美文化中的处境和活动”。在他看来,“译者隐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译者本人倾向于译出“流畅”“可读”的译文,营造出一种“透明”的幻觉;二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艳;论图书评论的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设立历史图书评论基金联合改进历史图书评论启事[J];近代史研究;1996年04期
3 ;设立历史图书评论基金联合改进历史图书评论启事[J];历史研究;1996年04期
4 ;}栳釆[J];历史教学;1951年02期
5 华潜玉;图书评论的接受心理[J];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06期
6 施咸荣;;1978年美国出版的几种畅销小说[J];读书;1979年03期
7 张昌绍;;检查我科学著作中的资产枎级思想[J];中国药学杂志;1955年04期
8 刘国栋;美国报刊图书评论散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年04期
9 王毅;从《明诗话全编》说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佛教图书评论》七人谈[J];佛教文化;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婷婷;;中外图书评论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托比亚斯·福斯(Tobias Voss);德国的图书评论和出版社营销[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靳国君;图书与图书评论[N];黑龙江日报;2000年
3 丁莉;山东版协研讨图书评论话说编辑如何做贡献[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章红雨;图书评论成家长购买首要因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5 柳斌杰;发挥凝魂聚力作用 形成权威导向力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6 睢颖;图书评论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作用研究[N];新华书目报;2014年
7 受访人:托马斯·安兹教授(Thomas Anz)德国马堡大学德语系教授 采访人:托比亚斯·福斯(Tobias Voss);新媒体使文学批评更丰富[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记者 孙京平;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举行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星;基于出版传播的图书评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翟娜;面向图书评论的观点分析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8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9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