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06:00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汉语 形容词 语义指向


【摘要】:语义指向是汉语语法学界自己提出的重要理论。在语义指向理论中,学术界对形容词的语义指向研究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指向进行研究,从形容词作谓语、状语、补语和定语的角度选取了三种不同的句式进行了分析,分析研究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指向存在的已有争议,发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为语义指向理论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语义指向理论及形容词语义指向的相关研究,介绍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存在的问题,还有本文的一些说明。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形容词作谓语时的语义指向。目前学界对形容词作谓语语义指向的研究大多是定性分析,一般都是举几个典型例子,对不同的语义指向情况做一下分类,而缺少定量的研究。本文选取“NP1有NP2很AP”这一格式,对《形容词用法词典》中的形容词一一进行测试,得出了一些统计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前人发现AP有三种不同的语义指向,本文发现,AP共有七种不同的语义指向。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形容词作状语时的语义指向。目前学界对形容词作状语的分析,有了很多定量的研究成果,很多分析都是把《形容词用法词典》中的形容词全部用于状语位置上进行测试。但尚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形容词作状语的语义指向,不同的人语感不同,分析的结果也不一致。因此,有必要采用语感之外的证明方法。本文选取形容词中的一个小类——空间形容词,以此为突破口,运用图示分析法、义素分析法、事件语义学理论等分析“N+A+VP”格式中AP的语义指向,发现有十三种情况,并对其AP语义指向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形容词作定语、补语时的语义指向。目前学界对于形容词作定语和补语的分析已经非常细致和详尽,成果非常丰富,但是尚未见到把形容词作定语和补语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的成果。本文选取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对”V+A+N”格式这一形容词作定语和补语嵌套造成的歧义进行了分析,探讨其不同的语义指向及语义指向的不同对歧义的影响。第五章是文章的结语。该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结论,同时说明了本文存在的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税昌锡;;论语义指向的内涵[J];语言科学;2003年06期

2 税昌锡;语义指向结构模式的多维考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赫琳;“从小”语义指向的计算机识别[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税昌锡;语义指向分析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展望[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5 周国光;;试论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和方法[J];语言科学;2006年04期

6 徐洁;;语义指向研究综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7 赫琳;李哲;;论副词“也”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J];长江学术;2009年03期

8 李铁范;;方式词语义指向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陈晨;;语义指向问题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0年07期

10 郑慧敏;;副词“都”的语义指向及其相关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江生;;语义指向的形式模型[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刘忠;刘英;刘敦荣;;性质语意逻辑[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许小星;亢世勇;;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4 王怡妲;;“X什么X”格式的多角度分析[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喻洁;;“再说”和“何况”用法及异同考察[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群卫;口福容易耳福难[N];音乐周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晓东;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郑众;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毛颢;汉英叙事语篇回指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东海;汉语附加成分的语义指向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哲;论协同副词的语义指向[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寻翠;现代汉语表示连续义的“连”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施诗;总括性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王亚慧;对外汉语情态补语教学调查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李婧;现代汉语多层补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7 曾繁英;副词“足足”“整整”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陈晨;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9 凌姗姗;状语的单指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单登科;以副词“只”“都”“就”为例探究汉语语义指向问题[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98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98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7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