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压力感 汉语使用者 自我在动隐喻 时间在动隐喻 具身认知
【摘要】:本研究采用离线加工任务,以问卷调查法考察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较强的压力感会激活被试有关逃离的感觉运动信息,其空间移动方向与时间在动隐喻相同,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2)被试可以将直接感受到的空间经验作为具身认知的桥梁,使压力感和时间两个抽象概念产生联系;3)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压力感和时间等抽象概念的离线认知加工,会受到在线加工编码的感觉运动信息的影响。整个研究表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必须基于感觉运动的加工,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假设。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伯明翰大学;
【基金】:国家973计划课题“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2014CB340502) 江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5YB-003)的资助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利用空间构筑时间概念几乎是所有语言共有的隐喻。Clark(1973)发现,时空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种模型:自我在动隐喻系统(ego moving metaphor system)和时间在动隐喻系统(time moving metaphor system)。前者意指认知主体面向未来移动,从自身运动中体会到时间先后的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沙,刘霞;认知倾向在大学生压力与负性情绪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2期
2 李恒;;汉语使用者时空隐喻手势的认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乐;颜雯娟;;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述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4期
2 黄豹,谢雯;学生学习兴趣与精神病学学习成绩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3 梁九清;王淑敏;;大学生负性情绪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4 陈晓美;罗红格;郭永芳;郭鑫;;医学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7期
5 李红娇;;大学生压力应对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5期
6 李恒;曹宇;;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指示性手势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7 欧珊珊;;情绪与压力应对[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8 郑红;;大学生压力应对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6年04期
9 李静;;竞赛压力对不同结果期待倾向男子足球运动员状态自信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0年02期
10 刘寒;周志庆;;风湿病病人抑郁与认知倾向关系分析[J];护理研究;2012年2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于艳红;情志刺激致病五段式模式假说提出及初步验证[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刘桂荣;大学生负性情绪问题的文化调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4 廖传景;留守儿童安全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利平;银行职员情感特质、工作家庭关系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岚;初中生乐观人格特质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文悦;大学生群体抑郁分布及早期干预有效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陈莎;大学生压力应对人格量表的编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黄华;大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路晓倩;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7 邹凤梅;高校全员参与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模式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燕;高中生积极情绪调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罗庆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10 罗琴;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国外语言学;1990年04期
2 江桂英;李恒;;划拳中言语和手势隐喻认知研究——基于对川渝和福建客家地区的调查[J];东南学术;2012年03期
3 于新蕊;儿童青少年焦虑感在逐渐增加[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年04期
4 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5 杨晓琼;;国外手势与二语习得关系研究的进展[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6 江桂英;李恒;;英语现在时非现在时间指称用法的认知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7 乐眉云;手势新论──麦克尼尔的手势语言辩证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8 李伟,陶沙;大学生的压力感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9 吴铃;李恒;;中国手语中的时间空间隐喻[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12期
10 李恒;;空间偏向成因研究:理论解释与前景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布鲁斯;马尔塔·约翰合;王嘉慧;;压力也会使儿童窒息[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5年02期
2 龚勋;徐远超;;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差异的比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周晓椺;章镜;;医学类大学生“压力感”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车文博,张林,黄冬梅,张旭东;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年03期
5 邓琪;;大学生学习压力感特点的实证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年01期
6 肖雪;黄滢;王晓云;严丹;何洁莹;林建冰;;血型对在校医学生压力感及应对方式的潜在影响分析[J];广州医药;2007年02期
7 龚勋;汪伦;周芳;喻玲;;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及相关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8 王卫平;薛朝霞;牛利;王冰;;工作角色应激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压力感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12期
9 周芳;汪伦;;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特点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4期
10 辛菊珍;张磊;;当“坏情绪”突然来临[J];心理与健康;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澜;邓琪;;大学生学习压力感问卷的初步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陈丽澧;赵玉芳;尹新红;;社会公平减少低地位个体的压力感[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金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压力感努力实现赶超崛起跨越发展[N];衡水日报;2013年
2 臧耀红;增强压力感紧迫感 确保今年发展更快更好[N];菏泽日报;2005年
3 臧耀红;增强压力感紧迫感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菏泽日报;2007年
4 保健时报记者 邱爽;莫让压力吃掉免疫力[N];保健时报;2006年
5 余川;关注心理: “年关焦虑症”不可不防[N];无锡日报;2005年
6 王斯伦 记者 于大宇;物价格外受关注 市民压力感增加[N];佳木斯日报;2010年
7 黄贵芳;增强更好更快发展菏泽经济的信心和压力感[N];菏泽日报;2008年
8 田霞;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困境[N];贵州日报;2007年
9 慕毅飞;给“弱势人格”多一点生存的理由[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新华社记者 邬焕庆 翟伟;中国,,当每年有25万人自杀……[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英;压力强化倾向与应对方式、压力感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董振琳;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及其与压力反应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双;大学生心理压力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龚勋;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蔡媛媛;大学生应对风格与心理压力关系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郑慧敏;大学生D型人格与心理压力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佳;承诺奖励对6岁幼儿创造力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03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0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