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四种文献所见汉语声母的清代东北方音特征
本文关键词:朝鲜四种文献所见汉语声母的清代东北方音特征 出处:《北方论丛》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分析四种朝鲜王朝汉语文献《华音启蒙》《华音启蒙谚解》《你呢,贵姓》《学清》的语音的声母系统,通过文献讹误字分析、对音文献分析等考证其反映出来的清代汉语东北方言的语音特征。表现为:微母消失;见晓系腭化;全浊声母清音化;日母字变化为零声母字;平舌、翘舌音不分等。
[Abstract]:An analysis of the consonant system of the four Korean dynasties'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initiation", "Chinese initials" and "you, your surname", "Xueqing",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rror-word-of-words in the literature. The ph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east dialect of Chinese in Qing Dynasty reflect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phonological literature are demonstrated as follows: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micromother; See palatation of the dawning system; Total turbid consonant clearing; The change of Japanese mother word is zero consonant character; A flat tongue, a tongue-raising tone, etc.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及民国东北方言与北京官话语音关系研究”(12BYY065)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清代汉语东北方言语音系统研究”(10YJA740137)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一、朝鲜李朝时期四种汉语文献概说朝鲜四种汉语文献是指《华音启蒙》(附《华音正俗变异》)与《华音启蒙谚解》,《你呢贵姓》与《学清》。《华音启蒙》与《华音启蒙谚解》是同一内容的两种不同形式的汉语教科书,类属上可以视为同类,作者是李应宪,成书于1883年。《你呢贵姓》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岳辉;;《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的语言基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2 项梦冰;;客家话古日母字的今读——兼论切韵日母的音值及北方方言日母的音变历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娟;薛涛、鱼玄机诗用韵概况[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天堡;;略论“汉语拼音方案”[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盖林海;河北平山方言语音系统简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孙益民;;湖南东北部母亲称谓的地理语言学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彭建国;郑焱霞;;湘语遇摄的语音层次[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周赛华;中古入声在《合并字学篇韵便览》中消变状况之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陈大为;;初盛唐湖北诗文用韵浊上变去情况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杨小卫;;《列子释文》音系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郭浩瑜;李群玉诗歌用韵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楚坤红;;从唐诗的不合韵来看各时代的语音状况[J];华章;200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易敏;怡梦;李佳颖;;关于儿化词语认知与语感的调查[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芬;;普通话零声母w音[v]读地域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高永安;;汉藏语系语言诗歌押韵情况简析[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蒙古勒呼;;蒙古文文献中“古英(güyeng)”称号考释[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6 曹oT;;敦煌遗书笺注本《切二》研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十一辑)[C];2013年
7 金洋;;唐三大女诗人用韵考[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凤梅;古齐鲁语声母系统构拟[D];南开大学;2010年
2 秦曰龙;清抄本《五音通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怓亚荣;宋元韵图五种用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阮大瞿越(Nguy(?)n (?)i C(?) Vi(?)t;十七世纪越南汉字音(A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周傲生;《切韵》的音韵格局[D];浙江大学;2008年
8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贾璐;朱熹训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邸宏香;《辨音纂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艳华;《四声通解》今俗音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谢建娘;王植《韵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一鸣;《字学指南》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燕霞;试论高本汉《汉文典》的上古声母系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严元容;泉港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孟威;一、二、三、四等的来源、特点与演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晓娟;临沂方言零声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员平平;“初唐四杰”诗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57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5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