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广义动结式倒置用法的允准:基于极量义和范畴化的解释

发布时间:2018-01-02 07:11

  本文关键词:广义动结式倒置用法的允准:基于极量义和范畴化的解释 出处:《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广义动结式 倒置用法 极量义 范畴化


【摘要】:广义动结式包含主宾语倒置的用法,对于论元实现的允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广义动结式的倒置用法需要包含内部和外部理据。其内部的极量义成分强调了剧烈的、出乎意料的状态变化,和倒置结构的语义特征匹配。在外部,范畴化关系使得广义动结式继承了狭义动结式倒置结构所编码的状态变化义,以及状态变化的高凸显度和相关语义特征。外部范畴化关系与内部极量义共同作用,允准了广义动结式的倒置用法,在理论层面也为构式的形义匹配提供了认知理据。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generalized dynamic - junction inversion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theory of meta - realization . The generalized dynamic - junction inversion needs to include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theories . In the external and categorical relationships , the generalized dynamic - junction inherits the state change meaning encoded by the narrow dynamic - junction inverted structure , and the high degree of the state change and the related semantic features .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语言表达的能产性与限制性研究:以汉语复杂谓词为例”(14YYC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 汉语动结式有一类特殊的句法现象,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似乎可以对调,如例1和例2中的“大家”和“剩菜”(任鹰2001,沈家煊2003,张翼2009,熊学亮,魏薇2014等)。 1)大家吃腻了剩菜(1)。2)剩菜吃腻了大家。 “吃腻”属于狭义的动结式,“腻”的意义没有虚化,述语和补语之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文辉;动结式在几个句式中的分布[J];语文研究;2004年03期

2 施春宏;;动结式形成过程中配位方式的演变[J];中国语文;2004年06期

3 熊仲儒;刘丽萍;;汉语动结式的核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胡敕瑞;;动结式的早期形式及其判定标准[J];中国语文;2005年03期

5 熊仲儒;刘丽萍;;动结式的论元实现[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6 刘街生;;动结式组构的成分及其关系探讨[J];语言研究;2006年02期

7 吴茂刚;;近二十年来动结式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彭国珍;;偏离类动结式的句法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林燕;徐兴胜;;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派生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赵琪;;作用于自身的英汉动结式的论元实现[J];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傅爱平;;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动结式译文的分析[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施春宏;;动结式的配价分析[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3 孙英杰;;动结式的语义、论元结构及补语指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杨洁;;“V着(zháo)”与“V到”的替换条件及其动因分析[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宗宏;现代汉语使因突显类致使构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罗思明;英汉动结式的认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何玲;英汉动结构式增效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赵琪;英汉动结构式的论元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林艳;现代汉语动结式“V错”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何晓敏;历时角度下动结式中动词、宾语和补语语序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李琳;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的英语非常规动结式构建[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易查方;动结式“V满”及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美玲;动结式和可能式不对称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梁彤;动结式的配位方式及相关句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方亚;致使义动结式的典型特征和基本格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薛李;动结式“V穿”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辰而;现代汉语动结式的致使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李连芳;印尼学生汉语动结式理解与输出情况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8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68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c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