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南岭走廊族群的语言接触与互动——以萌渚岭中段贺州为个案

发布时间:2018-01-21 03:20

  本文关键词: 南岭走廊 语言族群 语言互动 语言共生 族群和谐 出处:《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贺州地处萌渚岭中段、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带,这里世居着壮、汉、瑶、苗等族群。这些语言族群长期以来与汉语方言族群毗邻,随着经济、文化的交往,语言接触互动成为必然。区域族群语言互动的原动力来自彼此的多层次需要,其差异根源在于族群文化内在的认知结构及文化语法。这种差异表征在语言上为语言符号的非对应性,族际互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互动的形式通常有语言互用、词语互借、语法互适,不管何种形式,都必须建立在语言族群个体或群体认同的基础上。语言的彼此认同互动,有利于语言和族际关系和谐。
[Abstract]:Hezhou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Mengzhu Mountains, the border of Hunan,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s, where Zhuang, Han, Yao, Miao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live. These language groups have long been adjacent to the Chinese dialects,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Language contact and interaction become inevitable. The motive force of regional ethnic group language interaction comes from the multi-level needs of each other. The differences are rooted in the inherent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cultural grammar of ethnic cultures, which represent the non-correspondence of language symbols in language. Inter-ethnic interaction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is problem. The forms of interaction usually include language interoperation, word borrowing, grammatical adaptation, whatever form. All of them must be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or group identity of the language group. The mutual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language is beneficial to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ethnic group.
【作者单位】: 贺州学院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基金项目“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区域族群语言语音数据库建设与研究”(11YJA740004)
【分类号】:H004
【正文快照】: 贺州地处都庞岭和萌渚岭谷地,与湘粤交界,是南岭走廊“潇贺故道”的必经之地。不同历史时期各种语言族群的接触、包容、互动、融通,呈现了多样性的语言文化,至今贺州还存活着近20种语言方言,使其拥有“族群大家庭,语言金三角”的美称,因此也成为中国少有的活态的方言博物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二届语言接触理论与语言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修辞学习;2006年04期

2 本刊记者;;语言接触与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3 徐彦;;语言接触的诸因素分析——以新疆民汉语言接触为例[J];学术探索;2012年08期

4 郭倩;;语言接触的特殊现象——往返借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年10期

5 罗美珍;语言接触国际圆桌学术会议在香港举行[J];民族语文;2000年06期

6 ;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研讨会综述[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7 陈海伦;;“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宁举行[J];中国语文;2004年02期

8 黄行;语言接触与语言区域性特征[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9 饶星;;新时期中外语言接触特点述评[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第二届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J];方言;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庆之;;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视角[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孙宏开;;丝绸之路上的语言接触和文化扩散[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辉;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D];浙江大学;2006年

2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莎;语言接触背景下汨罗方言中儿童姓名称谓的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2 秀媛;语言接触所引发的鄂尔多斯土语语言结构演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邵大艳;汉俄语言接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郭骄;语言接触下英语借词在汉语环境下的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郭云婷;语言接触视角下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对新疆汉语方言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唐玉萍;从语言接触看岚角山土话的衰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静;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白杨;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化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马娜;语言接触与文化交融[D];兰州大学;2013年

10 林霞;基于语言接触理论的廿四都闽南语词汇演变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50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50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4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