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惊讶范畴:类型学研究的新领域

发布时间:2018-01-25 16:53

  本文关键词: 惊讶 出乎预料 范畴类型学 汉语 出处:《语言科学》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惊讶范畴是类型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西方语言学界进行了广泛探讨。惊讶范畴表达言语交际者没有预料或者感到吃惊的信息,主要语法形式包括动词的复杂屈折变化、动词词缀、小品词、人称代词、传信语等。汉语中也有惊讶范畴,由具体的词汇或/和特定的句法结构表达,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Abstract]:The category of surprise is a new field of typology, which has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in western linguists. The main grammatical forms include the complex inflection of verbs, verb affixes, sketch words, personal pronouns, transmissive words, etc. There are also surprising categories in Chinese, which are expressed by specific words or / and specific syntactic structures. But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YY15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4
【正文快照】: 1引言惊讶范畴是英语mirativity的汉译,指言语交际者没有预料或感到吃惊的信息,最明显的语法形式往往是表达吃惊时的高声调(De Lancey 1997;Aikhenvald 2012)。此前,学者们用mirative或admirative表达类似概念:mirative源于拉丁语动词mīror,意为“吃惊、惊讶、羡慕”,派生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义娜;李银美;;非人称构式的类型学研究——《非人称构式:跨语言视角》述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2 樊中元;;谈量词语义的类型学研究问题[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李凯;;汉语类型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4 朱建幫;;文字类型学研究的意义、现状及设想——兼谈各民族文字资料库的建立给文字类型学研究带来的契机[J];中国文字研究;2003年00期

5 张莉;;词义类型学研究[J];语言研究;2013年03期

6 伍铁平;表示“明天”和“昨天”的词的类型学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7 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的类型学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8 刘苹;李松;;回顾与展望:复合数词成分语义关系的类型学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9 李思旭;;“完全受影响”和“部分受影响”编码方式的类型学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李炯英;;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的类型学研究取向[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经伟;;语体转换与角色定位[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刘丽艳;;“N+们”与其他表多数语法形式之区别[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赵晓彬;;语法形式在文艺篇章中的审美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邓英;;基于说话人的对话语音分割[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莉;汉西领属结构的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李洪儒;语句中的说话人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桂明;法汉位移事件表达的类型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史梦洁;构式“没有比X更Y的(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魏君;“说你什么好”的多角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朱韦巍;扬州街上话语气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王雅丹;汉语反语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朱培;“什么X不X(的)”构式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7 王红恬;“宁可A,也不B”句式探析[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8 刘艳;“为X而X”构式的褒贬性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周卫红;“X就X吧”构式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10 朱恺迪;现代汉语反预期标记“倒”和“反而”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463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63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