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英分裂句中“是”与“be”的句法和语义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2 19:18

  本文关键词: “是” “be” 历时 共时 分裂句 出处:《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汉语的“是”和英语的“be”在各自语言中均为高频词。汉语和英语虽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是”和“be”在语法功能和意义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然而,二者也存在较多的相异之处。本文主要回答的问题是:汉语分裂句中的“是”和英语分裂句中的“be”在句法和语义层面是否存在差异?首先本文从历时的角度着重分析二者的起源不同和语法化过程的差异,目的为说明既然二者具有不同起源和演化轨迹,有理由提出二者在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中具有句法和语义的差异。另外,本文也从共时的角度总结了现代汉语中“是”和现代英语中“be”的异同点,并在分裂句中比较二者的差异,得出的结论是,汉语分裂句中的“是”与英语分裂句中的“be”在句法和语义上存在差异:前者是代词性焦点标记,后者是动词。其中,“是”是代词性焦点标记的假设是类比前人研究提出的。分裂句在现代汉语和英语中都是语言学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同样作为分裂句标记性成分的“是”和“be”也具有研究意义。研究二者在分裂句中的句法和语义功能,比较它们的异同,是对“是”和“be”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Abstract]:Both "be" in Chinese and "be" in English are high-frequency words in their respective languages. Although Chinese and English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there are similarities in 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meanings between "Yes" and "be". There are al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he main question answered in this paper is: is there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Yes" in the Chinese split sentence and the "be" in the English split sentence at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levels?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chronic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the two differences and grammaticalization process differences, the purpose of the two since they have different origins and evolution trajectory. It is reasonable to point out that there ar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n modern Chinese and modern English. In addition, this paper sums up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be" in modern Chinese and "be" in modern English from a synchronic point of view.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entences, 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yntax and semantics between "be" in Chinese and "be" in English: the former is a pronoun focus marker. The latter is a verb. The hypothesis that "yes" is the focus marker of pronouns is proposed by analogy with previous studies. Split sentences are the focus of linguists in modern Chinese and English. It is also of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functions of "you" and "be" in the split sentence, and to compar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t is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yes" and "be".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H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礼忠;;初中英语“be”的病句之解析[J];初中生辅导;2010年34期

2 严晓丽;;巧记动词be变化[J];中学生英语;2006年Z1期

3 贾贵军;;巧记动词be的变化[J];中学英语园地(初中版);2006年02期

4 郭力;;BE动词习得实证研究概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胡维;;“be+不定式”结构用法完全归纳[J];第二课堂(高中版);2006年06期

6 付曜辉;;be与“是”“有”“在”的英汉对比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7 陈岭;李胜华;;中职学生BE动词习得情况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何定容;;浅谈动词“be”在初中阶段的几点基本用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年12期

9 朱盛娥;论祈使句式中动词be的形式[J];长沙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刘艳;;初中英语学习中的两个基本要素——Be动词和可数名词的数[J];初中生辅导;2010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珏;熊景峰;金璀珍;王宝勤;刘秀林;唐锦华;常崴克;陈刚;罗醒萱;张苏;;用于肿瘤治疗的p(35)Be快中子的放射生物学特性研究[A];Fast Neutron Radiation Therapy--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2 沈承德;易惟熙;孙彦敏;杨英;李志安;彭少麟;;广东鹤山丘陵坡地土壤~(10)Be、~(14)C、~(13)C分布特征及土壤生成速率[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王锡胜;张鹏程;王庆富;史伟;李强;申亮;;Be与CuCrZr热等静压扩散连接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4 谭佳梅;张鹏程;谌继明;周上祺;;Be与CuCrZr中温热等静压扩散连接研究[A];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曾勇平;杨正华;朱晓敏;;Be~(2+)、Mg~(2+)在液体甲醇中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吕延武;顾兆炎;ALDAHAN Ala;张虎才;POSSNERT G銉ran;雷国良;;内蒙古额济纳盆地戈壁~(10)Be暴露年龄与洪积作用的演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7 郑向东;沈承德;万国江;刘克新;汤洁;徐晓斌;;气溶胶中~(10)Be/~7Be对大气输送过程及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交换示踪观测示踪研究[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8 蒋崧生;姜山;马铁军;杨丙凡;杜学仁;唐洪庆;祁步嘉;陈钟麟;许谨诚;周文勤;易惟熙;;Be—10同位素法测定锰结核生长速率和深海沉积物沉积速率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9 戴运生;曹建华;万代蓉;张坤;梁学才;;用透射法测量14.7MeV中子在Be上的全截面[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10 李加兴;;~(20)Ne轰击Be靶碎裂产物核反应总截面的测量[A];Radioactive Nuclear Beam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姜洪军;昙花一现Be公司: 乔布斯当年回归苹果的最大障碍[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2 《网络世界》记者 王莹;博通推出100GbE交换解决方案[N];网络世界;2012年

3 ;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N];人民邮电;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加兴;~(20)Ne轰击Be靶碎裂产物核反应总截面的测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英语“Be+处所介词+动作名词”构式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肖斐;汉英分裂句中“是”与“be”的句法和语义差异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陈志贤;BE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防范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顾英;BE生物制药公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新厂;BE框架下相声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6 伍修仪;系动词Be习得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纪宏波;B,,Be与Zn氢化物双氢键的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鲁思;一项基于语料库的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Be动词缺失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蒋海燕;关于中国中学生习得BE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隆寅;用少体方法研究超核_Λ~5He、_Λ~9Be、_(ΛΛ)~6He和_(ΛΛ)~(10)Be的基态结合能[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85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85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4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