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与方位的语言认知看彝族的空间方位观
本文关键词: 彝族 语言认知 空间方位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方位知觉和空间定向是语言空间认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民族或族群对空间关系的认知因对事物的审美和环境能动认知的视角差异而不同。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彝语东部方言纳苏彝语空间方位认知为例,讨论和分析彝族的天地观和空间方位,并进一步剖析空间方位观与五行、属相、颜色支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Abstract]:Orientation perception and spatial orientation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in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spatial cognition. The cognition of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r ethnic groups is differ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ynamic cognition of things. This paper takes the cognition of spatial orientation of the Yi dialect in Luquan County, Luqu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view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the orientation of space of the Yi people,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ew of space orientation and the five elements, attributive phases and color branch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文》杂志;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整理和研究”(12JZD01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普忠良;;纳苏彝语的空间认知系统[J];民族语文;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亚玲;;《勒俄特依》的人观表述[J];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2 斯洪桥;;论西南少数民族的天人观及其现代价值[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2 王菊;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3 花家涛;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兆华;论古代彝族的人学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慧颖;滇南彝族烟盒舞文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高伟;亚里士多德空间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郭建兵;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性舞蹈课程建设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5 尤伶俐;凉山彝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普忠良,李];彝族毕摩祭祀用词研究[J];民族语文;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振海;王义娜;;中西语言认知思想探源[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11期
2 薛清;;语言认知发展与网络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李晓红;;语言哲学维度下的语言认知[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邵春发;;网络语言的是与非[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7期
5 施珊珊;;语言认知性别差异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6 张骊凡;;简述人类语言的获得与语言条件下的文化注入[J];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Z1期
7 王利梅;;运用语言认知手段 塑造成功品牌[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年12期
8 杨黎霞;语言认知和听力理解[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战菊;语言[J];外国文学;2003年04期
10 隋然;语言认知理论研究中的概念现象问题[J];外语学刊;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方环海;郑元林;;语言机制与脑区功能的动态结构分布关系述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晓林;;语言认知与脑科学[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柴方圆;;从符号系统理论观点看语言认知机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光明网记者 辛忠;不该用不文明的语言讨论文明话题[N];光明日报;2012年
2 舒华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从语言障碍 探索语言认知及其神经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王静 王明辉 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从彻底诠释看语言的限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本版编辑 周昌乐 张小军 杨小璐;认知科学的多学科探索[N];光明日报;2006年
5 魏然 本报记者 赵琳;近一成学龄前儿童患语言障碍症[N];哈尔滨日报;2010年
6 梁人;中美一流大学的差距究竟何在[N];文汇报;2012年
7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教授 王馥芳;索绪尔:参与构建我们概念系统的人[N];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兰霞;语言文化同构视角下的涵义空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O-知音;俄语人称范畴的文化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娟;试论语言对文化的反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蔡韦龄;CFS效应下中英双语者语言与自尊的相关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宇;与“手”有关的语言定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洪丽莹;输出及自发注意语言形式对二语习得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唐飒飒;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俄语观念词“любовь”[D];吉林大学;2009年
6 冯宇;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先例现象[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7 张璐;婴儿早期语言理解与表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敏书;俄罗斯民族“дopora”观念的语言文化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9 李光元;汉英动物隐喻的语用对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00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50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