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汉英恭维语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13 21:20
本文关键词: 跨文化语用学 恭维语 恭维回应策略 语用失误 语用能力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恭维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明确或含蓄地表明了说话人对听话人某些“好”事物的称赞。恭维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的运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较高。它可以缓解交际双方的矛盾,缩短彼此的社会距离,融洽人际关系,被称为交际的“润滑剂”。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恭维语及其应答普遍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文化中,但是不同的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恭维语及其应答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具有本民族文化色彩的特点和内容。汉英恭维语分属不同的社会文化系统,所以在使用和应答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繁盛,语用问题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盛行的背景下,了解汉英恭维语之间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因素对于得体的使用恭维语具有很大帮助。跨文化语用学是在语用学和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语用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种种语用问题。更确切的说,它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活动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对不同语言表层的对比分析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第一步。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了解不同语言表层手段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发现这些差异性背后蕴含的文化差异。本论文以跨文化语用学为理论基础,以来自笔者所在的吉林大学以汉语为母语的大一学生和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以英语为母语的大一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语篇补全测试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语用手段、语用策略和文化蕴含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汉英恭维语,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1)汉英恭维语在话题分布,词汇,句法结构呈现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汉英恭维语采用怎样的语用回应策略?(3)哪些文化因素造成汉英恭维语之间的差异?通过探讨这些问题以期帮助语言学习者培养文化差异意识,减少语言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表明,汉英恭维语的话题分布仍然集中在外貌、个性、能力或成就、所有物等四个方面,但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英语恭维语多集中在外貌和个性上,而汉语恭维语多集中在能力上。在词汇分布和句式结构方面,汉英恭维语虽然都具有高度程式化特点,但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英语恭维语语义用词集中在形容词和动词上,词类比较单一。汉语恭维语用词比较丰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除常规形容词、副词等词类外,成语或习惯用语也大量的出现。汉英恭维语在句式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体现在人称的使用上。中国推崇儒家思想,倡导集体主义和谦虚的价值观,所以汉语恭维语多使用第二人称。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奉行个人主义,倡导个性自由和强调权利平等,因此,英语恭维语多使用第一人称。此外,汉英恭维语均倾向于采用接受策略,但拒绝策略在汉语恭维语中仍然占有很高的比重。通过对比分析,一方面有助于语言学习者对汉英恭维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全面的了解,进一步充实这两种语言方面的语用学实材;另一方面汉英恭维语的差异也充分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有利于语言学习者增强文化差异意识,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能够得体的运用恭维语,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提高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效率。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ross - cultural pragmatics , we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iment and the cultural factors that cause the differences . In addition ,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iments are inclined to adopt the acceptance strategy , but the rejection strategy still occupies a very high proportion in the Chinese compliment . On the one hand ,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helpful to the language learners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consciousness , and to use the compliment in the context of cross -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so as to avoid the generation of pragmatic failures , improve the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the efficienc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36;H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岗;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的对等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关丽娜;从跨文化语用学看“翻译等值论”[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3 王建华;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刍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外国语》与《跨文化语用学》(Intercultural Pragmatics)联合举办语用学暑期研修班暨国际语用学研讨会[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跨文化语用学语料收集方法研究》简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闫玉芬;朱燕;;跨文化语用学中的文化因素与语用翻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7 宋振芹;;中国跨文化语用学研究述评[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吴曼凌;;跨文化语用学中的语用失误[J];青春岁月;2014年05期
9 曾文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J];现代语文;2006年02期
10 唐霞;程颖;;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释[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犁,
本文编号:1509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50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