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体词性成分指称性的强弱

发布时间:2018-02-14 21:58

  本文关键词: 体词性成分 指称性 指称 述谓 出处:《语言科学》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体词性成分的指称性有强弱的差别,在词上就规定了其所指对象的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和专有名词的指称性强,而只能在特定语境的句子中才能落实其所指对象的普通名词的指称性弱。文章分析了汉语中指称性强弱不同的两类体词性成分的语义和语法表现,并根据指称性的强弱解释了与体词性成分有关的几种语法现象,即构词能力、古代汉语的名词用如动词、现代汉语的体词性成分作谓语。
[Abstract]:The referential character of the body parts of spee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body parts of speech, and the demonstrative pronouns, personal pronouns and proper nouns of the objects they refer to are stipulated in the words, and the referential properties of the proper nouns and personal pronouns are very strong. However, the referential weakness of the common nouns of the target can only be realized in the sentence of the specific contex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mantic and gramma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two types of parts of speech with different referential strength and weakness in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tial strength, several grammatical phenomena related to aspect and part of speech are explained, that is, the ability of word-formation, the use of nouns in ancient Chinese, such as verbs, and the aspect and part of speech in modern Chinese as predicate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YY093) 天津市社科项目(TJZW07-2045)经费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家文;古汉语名词活用说的再认识[J];古汉语研究;1999年03期

2 王红旗;;名称名词的句法表现[J];对外汉语研究;2005年00期

3 王红旗;;“指称”的含义[J];汉语学习;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谭景春;;关于由名词转变成的形容词的释义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滕慧群;;对古汉语中词类活用问题的思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6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2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3 王淑华;现代汉语指称与陈述问题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4 彭可君;关于陈述和指称[J];汉语学习;1992年02期

5 石定栩;动词的“指称”功能和“陈述”功能[J];汉语学习;2005年04期

6 王红旗;;非指称成分产生的原因和基础[J];汉语学习;2006年01期

7 刘丹青;“唯补词”初探[J];汉语学习;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福祥;漫谈专有名词的雅译[J];成都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2 龙村倪;;“北极”专有名词及释注[J];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05期

3 李明慧;;浅谈专有名词的翻译[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4 王正;;台湾与内地专有名词译法对照[J];秘书;2011年06期

5 乐育;“伯乐”之“乐”读音考[J];红河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6 龙献平;对专有名词分指意义的探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伍宗文;;专有名词散论[J];汉语史研究集刊;1998年00期

8 李明明;;指涉理论与专有名词指涉的语用原则[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7期

9 陈方园;;对外交流中专有名词翻译[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聂鸿音;;西夏语专有名词的类别标记[J];语言科学;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征稿启事[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高为;译著版本闲话[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沈锡伦;词义的性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莉;《庄子》专有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利利;专有名词泛化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周风琴;外国专有名词翻译:对中国大陆和港台翻译实践的一项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李澄;专有名词“类指义”的认知分析[D];河南大学;2013年

6 萨仁胡雅嘎;《蒙古秘史》专有名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娜仁图雅;《蒙古秘史》山川地名专有名词旁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朱雅冬;从认知角度看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的现象[D];四川大学;2006年

9 李坤秀;基于汉语拼音数据库的专有名词拼音拼写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10 郎咸慧;普通化专有名词的计算机辅助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11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511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9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