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补语对形容词的选择限制
本文关键词: 结果补语 形容词 选择限制 出处:《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5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语当中能够充当结果补语的动词往往是由非自主达成类的动词,这一点和充当结果补语的形容词有着相似之处。充当结果补语的形容词往往也是具备弱状态性,这一类的形容词要通过和程度副词或者是其他的动词进行搭配,才能够体现出其应有的含义。因此,积极探索充当结果补语得形容词所出现的选择限制,有助于更加精准地运用形容词对事物的状态和变化进行描述。
[Abstract]:In Chinese, verbs that can act as resultant complements are often verbs that are not self-directed, which is similar to adjectives that act as resultant complements. Adjectives that act as resultant complements also tend to have a weak state. Adjectives of this kind must be collocated with adverbs of degree or other verbs in order to embody their proper meaning. Therefore, w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hoice of adjectives that act as resultant complements. Help to use adjectives more accurately to describe the state and change of things.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汤鹤;;浅析网络语境下“任性”的语义演变[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11期
2 郭修敏;;面向TCSL的“简直”语用偏误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3 冯莉;;汉英形容词对比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晗;;结果补语对形容词的选择限制[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5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英;;母语迁移现象的认知透视[J];英语研究;2014年04期
2 李泉;;主观限量强调标记“简直”[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年04期
3 夏历;张鸿艳;;网络语境下的“×哥”形式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03期
4 周芍;;“高富帅”词义的泛化、专化及其模因效应[J];语言文字应用;2013年04期
5 郇昌鹏;汪红;;流行语的模因性语义泛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王文菁;;英汉日形容词对比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7 丁兰天;;英汉形容词比较及其对英语形容词教学的启示[J];延边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8 李泉;;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4期
9 孙德金;;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形式与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10 彭国珍;;英汉结果补语结构中补语形容词的差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燕;;结果补语是非问句的回答方式[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2期
2 王还;汉语结果补语的一些特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年02期
3 李临定;;从简单到复杂的分析方法——结果补语句构造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3期
4 李艳;;《史记》中的结果补语浅析[J];现代交际;2013年12期
5 梁银峰;西汉结果补语的发展[J];古汉语研究;2005年01期
6 Rint Sybesma;沈阳;;结果补语小句分析和小句的内部结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范雨静;;“透”做结果补语情况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8 刘长珍;张燕;;论汉语中表致使义的复合使动和结果补语结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魏立湘;;可能补语与结果补语[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10 吕文华;谈结果补语的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柯伟智;汉语结果补语与泰语对应形式的对比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2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王巍;语气词“了”的隐现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肖万萍;桂北永福官话特色虚词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红红;留学生“住”作结果补语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龚淳熙;针对韩国学生的“结果补语”和“把”字句的教学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蕊;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结果补语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李芳;韩语‘(?)’与汉语‘掉’统辞·意义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彭文丽;结果补语偏误类型分类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徐瑜彤;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7 乌丽凡(KARKYN ULPAN);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8 卢晓晴;日语的「てぃゐ」句和汉语的结果补语句的对照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9 柳f怀,
本文编号:1520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520892.html